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6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28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15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206篇
理论方法论   30篇
综合类   613篇
社会学   46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01.
鱼玄机作诗工于炼字,善炼动词、虚字,善用复叠,且炼字和炼紧密结合,使诗歌达到典雅精工、境浑成的艺术境地.  相似文献   
202.
完善民事诉讼审判组织形式的适用是繁简分流改革中的重要课题。从功能主义视角的应然层面看,民事一审独任制在普通程序中的扩张适用具有实现司法精细化、兼顾效率与公平、回应社会期待的特点,即价值宣示、价值统一和价值导向三方面的内在逻辑统一性。从实然视角看,民事一审独任制的扩张适用又存在个人主体性保护不足、程序类型与审判组织认知错位的问题,不利于司法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当事人权益的维护。因此,为实现繁简分流改革的价值预设,应当通过建立独任制的正当性标准和建构有效的审判组织转换模式以破除上述难题。在建立独任制正当性标准的法律制定和适用中,应当准确把握事实要件证明和认定无明显争议、不存在类案指导的示范义以及保证程序主体获得基本司法服务的权利三项标准;在建构有效的审判组织转换模式中应当完善转换程序并设立转换临界值,充分听取当事人的见。  相似文献   
203.
高扬  李佳妮 《理论界》2012,(8):94-96
"气韵"成为中国独具特色的美学范畴。气韵之"气",指的是生气、灵气、神气;气韵之"韵",指的是韵味、风韵、神韵。气韵生动说,要求艺术作品生气贯注、气脉流转、生机盎然、活泼灵动、神清气奇、风韵飘逸、韵味隽永。气韵生动说在中国古典舞审美追求和美学的理解中,是以"气"为贯穿于艺术的一种动的心理体验,而"韵"是这种心理体验以外的感悟,事实上是审美理解的核心。气韵生动说的形成,导致中国古典舞传统审美特征"神"重于"形",而"韵"又在"神"外的生命审美理念,是一种超越"形神"之论的更精微、更深入的审美状态。  相似文献   
204.
汉英思维方式及其句子结构的差异构成外语教学中的主要障碍。本文试图分析汉英思维方式的差异以及它们在各自句子中的反映 ,指出汉英“合”及“形合”、汉语以时间顺序排列及英语以空间架构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5.
合与形合是语言组织法,是从义到具体语言形式的两个既有各自特点又不相互排斥的组词成句途径。一般认为英语是形合语言,汉语是合语言。英汉语言的这种“异质性特征”对英汉互译具有指导作用。翻译时,为了使译文更加“地道”,原则上应顺应译入语的语言规律和特点,译出义贯通、逻辑严密而又符合独特语言风格的译文。  相似文献   
206.
本文通过对李白《静夜思》英译文的境即美、音美、形美三者的对比分析,说明只有译者和作者双方思想融为一体时,译文与原文才能风格一致、进入化境,译者才能“译出神采、译出韵味”。  相似文献   
207.
语篇形合与意合的语用理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合与合是语言共有的话语活动,是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最重要的区别特征.形合与合在句子及句子以下层面的特点是英语重形合,汉语重合,而在句子以上(语篇)层面,形合与合则是语用主体在实际话语活动中的语用选择,这种选择具有语境理据、文化认同理据和美学结构理据.  相似文献   
208.
任何语言都兼具形合和合两方面的特征,不同的是各种语言在表现趋势上存在差异。汉语的合和英语的形合的区别体现在词组、句子和言语层次上,构成了英汉两种语言质的差异。探讨这些差异有利于促进英汉对比和英汉互译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9.
中国古诗词英译时遇到音、、形的处理问题。本文试图通过译诗的"三美"论来分析在翻译实践中如何更好处理音、、形的问题,使中国古诗词英译时尽可能少的丢失其原味。  相似文献   
210.
文学艺术的大海里潮起潮落,批评园地中各种主义和流派“你方唱罢我登场”,而马大康的著作《诗性语言研究》(简称《诗》)却重新把我们带回现代文论“语言论转向”启蒙思辨的精神氛围中。在看似热闹实则荒芜的文坛上,《诗》显示出一片葱茏的绿和生机。一、本书逻辑体系的建构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