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6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28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15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206篇
理论方法论   30篇
综合类   613篇
社会学   46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对小学生习作而言,所谓的言语智慧,就是小学生在“言”与“”的转换活动中呈现的表达智慧。即有智慧地实现母语的表达,具有较强表现力及丰厚的涵养积淀的用语品质。小学生习作中言语智慧的培养,指的是对题材的认识不仅仅停留于表面,具有独特的见解与感受;  相似文献   
882.
本义分为“造”和“实义”,二者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种:造就是实义;造反映实义;多个造对应一个实义。造有两种作用:一是可以利用造的规律性,串连相关的汉字进行比较分析;二是可以利用造进行同义词的对比分析,揭示和纠正人们对二者常见的以造作为实义、将造和实义的关系看做引申、以造作为语源义认识误区,确立真正反映词义的本义概念。  相似文献   
883.
先秦儒家的代表孔子,处于“礼坏乐崩”的社会变革时期,他以救世为己任,知其不可而为之,充分地信任和使用语言来推行自己的仁学主张,将语言在表、在社会政治生活及修身中的作用提高和发挥到无以复加的地位。在言对于仁的功能方面,阐述了言为仁之表、言为礼之教、言为行所依的主张;在仁对言的要求上,则表露了言之专对性、明确性、信实性、慎重性和修饰性的观点,与以老庄为代表的先秦道家的语用观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相似文献   
884.
柳宗元对于美具有独到的见解,其要点是:陶阴阳之粹美,孕造化之精英;有美不自蔽,安能守孤根;辞令褒贬,导扬讽谕;丽则清越,言畅美。他对于丑的开掘则为:抉异探怪,起幽作匿。在哲学思想上,观照美丑,都必须遵循"道美"的原则。至于"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是否为柳子之说,尚难确定。  相似文献   
885.
在译本《拾喻言》中,罗伯聃采取时空建构、选择性建构、标示性建构以及人物事件再定位等多种叙事策略,强化、弱化或更改了隐含在英文底本中的某些叙事内容,并通过译本积极参与目标语境的叙事建构,对晚清政治、诗学和文化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86.
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着重分析了汉语负迁移对中国英语初学者在句法学习方面造成的影响,并提出提高汉语语言文化修养和注句法训练的应对方法,帮助英语初学者尽可能避免受到负迁移对其在句法学习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887.
“立象以尽”的观点历来为中国文人所重视。多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拟从《周易》“象”的体系出发,了解立“象”与尽“”之间的关系,并探讨“立象以尽”的观点对中国文人思维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88.
翻译是一个全面的心理过程,具有目的方向性,具有自觉的选择性。从宏观上来看,这种心理过程是一种有识的活动,受制于种种外因。然而,从微观上来看,这种影响和制约表现得不明确,大多数都是无识的。在文学翻译中,译者通常会受到种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其中,注占据很重要的位置。译者注心理从总体上决定了译文的基调和翻译策略,但同时也可能导致译者对原作内容的误译、漏译。本论文旨在探析文学翻译中译者注心理的积极和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889.
王芗斋是拳的创始人,他指出了拳道之真义在于本能自然力之修炼,从而否定了拳套的训练方式。王芗斋的拳训练方式包括站桩、试力等,站桩是拳训练的基础,是对人体的整体修炼;试力是拳训练的最重要的部分,其本质是争力的训练。在王芗斋看来,是拳道的核心;若不能用支配筋肉达到松和状态,就永远不能得到伸缩自如、遒放致用的自然活力;即力,力随转,为力之帅,力为之军。在王芗斋的拳学理论中,天人合一是实现自我和谐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890.
大足石刻艺术中,存在着极为丰富的动、静对比关系,不仅表现在一像的自身造像中,更体现于像与像的组合构建里,还体现于像与周围环境的结合上.其于造像之动与静对比关系的把握,表现极为娴熟,充满了辩证色彩,从一个特殊方面显示了"技进乎道"境界的绝佳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