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8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97篇
理论方法论   55篇
综合类   170篇
社会学   29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1.
战后上海的保甲制度及其选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以地方自治的名义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保甲长选举。就上海来说,战后保甲制度及其选举既有与全国一致的地方,又有其独特的地域特征。一方面,战后保甲制度的基本架构在各城市间大体相类,既标明保甲是地方自治的基础,制定相应的保甲长民选制度,规定保民大会,授予相应的权力,又对其权力与职能范围加以限制;另一方面,由于上海独特的历史及地域特征,它又表现出两极分化的地域特征,这一特点是国家政权在基层建构中的一般逻辑及上海地域差异性中的利益原则在上海的反映。  相似文献   
112.
西方文化对于社会不平等有着各种各样的解释。马克思把社会不平等的根本原因归结为人们对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差异 ,而韦伯则认为 ,社会不平等是财产、个人机遇和市场状况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 ,马克思的阶级概念是建立在人们与生产资料的关系的基础上的 ,而韦伯的阶级概念则是从财产、个人机遇和市场状况三个方面进行阐释的。在西方社会新的分层背景下 ,工人阶级的变化客观上要求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对阶级概念作出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13.
战后东亚在对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依附的基础上,产生了一种独特的发展模式,即依附性发展。它具有4个方面的特性。这些特性使得东亚的发展具有两面性,即一方面获得了奇迹般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则隐含着结构性的危机。  相似文献   
114.
以种族认同感为基础的德意志民族国家意识、德意志民族意识,德国福利国家制度的发展,以及冷战和后冷战的国际大格局的变化,共同构成了战后德国合法移民的三重背景.战后德国的合法移民可分为三大类:公民,即属于德意志民族的被驱逐者和德裔;国家劳务市场之于所谓的"客籍工人";符合德国庇护法的外国难民.德国政府对德国难民、被驱逐者和德裔移民,采取了促进全面融合的福利国家政策;对劳工移民及其家庭成员,采取了部分的社会融合政策;对寻求政治避难(庇护)者,则采取防止社会融合的政策.  相似文献   
115.
作为美国直接援蒋内战的重要步骤,《1948年援华法》于是年4月2日在美国国会内通过。对于法案的通过,广大中国民众在就美援的深刻影响表示忧虑的同时也就美援资金的用途及其条件与南京国民政府间产生分歧,并最终形成一场激烈的民众抗议风潮。南京方面在美援问题上的错误态度不仅使其人心丧失而陷入空前的孤立,同时也成为美国开始重新考虑对华政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6.
经济增长与国家兴衰:奥尔森利益集团理论的运用与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尔森认为现代社会中利益集团具有分利性,这种分利性导致社会效益下降、效率低下,尤其是增加了立法的复杂性,这在社会中形成了一种错误倾向,使人们把精力集中到院外活动或卡特尔活动等非经济活动中.奥尔森将利益集团理论运用到研究国家兴衰这一重大课题,实证考察了英国和二战后前西德、日、法等国家,在国别研究和比较分析中,他认为打碎利益联盟、根除制度僵化症是进入兴盛之门的钥匙.  相似文献   
117.
战后日本右翼势力与"台独"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战后初期、冷战时期还是后冷战时期,日本右翼势力对"台独"运动的支持自始至终、不遗余力.究其原因,主要有三:1.日本对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在战后日本右翼势力的内心深处形成了浓厚的"台湾情结",这是诱发其支持"台独"运动的历史原因;2.日本右翼势力仍然视台湾为日本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战略要地,并把支持"台独"运动作为谋求日本"政治大国"地位的有效途径和遏制中国发展的主要手段,是为驱动其支持"台独"运动的现实原因,也是主要原因;3.台湾当局设立秘密"专案基金"拉拢即大搞"金钱外交",是诱使日本右翼势力支持"台独"运动的经济动因.  相似文献   
118.
战后技术革命兴起之原因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战后兴起的这场技术革命,既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从外因上看,它又是在复杂的社会因素促使下开始并深入发展的.  相似文献   
119.
国民党政府对日处置政策的出发点是惩罚日本侵略,使之不再构成对中国的威胁,为此在许多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并努力使之付诸实施,某种程度上体现出顺应历史潮流、维护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色彩,应该予以肯定。但不久,由于自身地位的变化,社会基础的削弱,为保住其摇摇欲坠的政权和法统地位妥协、退让,最后放弃对日处置政策,出卖中华民族利益,虽然有其受当时的国际国内政治环境制约的因素,但其自身有着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这不仅对中国、日本,而且对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都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0.
21世纪中国现代化议程(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世纪的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 ,中国在遭遇外部挑战后浑浑噩噩地错过了三次改革时机 ,让日本后来居上 ,一跃而成为中国的劲敌与克星。20世纪的10年代、30年代和50年代 ,中国又失去了三次发展机遇 ,以致逐渐落到了东北亚和东南亚的“小龙”、“小虎”们后面。经过最近二十年改革开放之后 ,21世纪的中国将会怎样发展 ,或者说应当怎样发展 ,是沿着现代化的道路继续前进 ,还是与世界文明主流分道扬镳 ,另辟蹊径?这在中国学界再次成为一个讨论的热点。笔者认为21世纪仍然是中国现代化的世纪。前半个世纪的任务还是“追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