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6篇
  免费   8篇
管理学   1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4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187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353篇
社会学   2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以古籍文献及《清华简·楚居》记载为据,研究楚王族先祖季连部落早期的活动地域;认为季连在夏王朝灭亡之后投靠了商王朝,并娶了"盘庚之子"妣佳,与殷商王朝结为婚姻。季连之裔孙鬻熊的妻子妣,生丽季时因由脅间生出而死去,巫用荆楚条把妣的身体缠包复合而葬。为了纪念鬻熊的妻子妣,自鬻熊始这一支部族开始称为"楚人"。《清华简·楚居》记载的地名也揭示了楚人先祖这个阶段向殷商王朝示好与表示臣服的活动和过程,以及楚人称为"楚"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2.
楚"酂"地考     
楚"酂"地见于曾侯乙简、包山楚简之"酂君""酂路尹",是战国时期楚国重地.汉初萧何因功封酂侯,当因楚"酂"地而来,其家族袭酂侯至西汉末年;东汉至南北朝时期,酂或为侯国,或为县,位置不变.通过对《水经注·沔水》关于该段均口、谷城、筑阳等地理位置的分析,确认"酂"的位置在汉水东岸今老河口市陈家埠口村附近,考古材料也为此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03.
本文着重讨论了楚竹书<周易>的八条疑难卦爻辞,认为:<比>卦辞"备((逮))筮"当解释为"(逶)野之筮",帛本、今本作"原筮"、"原",旧注训为"再"或"原究"等义,疑非;<大有>六五"洨"读为"皎","皎"训为"白","白"当训为"显发"、"显白";<豫>九四"堋(盍欠)受"当读为"朋盍撍","撍"(或"寁")者速也...  相似文献   
104.
汉代贾谊有贬谪的经历,唐代诗人亦多有贬谪的经历,故唐代诗人对贾谊的人生遭际和提供的士人模式分外关注,每每通过吟咏贾谊以抒解内心的愤懑.贾谊曾被流放湘楚,唐代迁客骚人亦多会于斯,故唐代咏贾谊诗又呈现出浓郁的湘楚气息.本文以湘楚文化为视角,运用纵横比较法、历史研究法,结合文艺心理学、中国古典诗学,解读唐代咏贾谊诗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05.
穷尽收集<郭店楚墓竹简>和<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至六册)中的"心"符字,从中择其要者50例,分字形不见于<说文>的从"心"之字、字形见于<说文>而意义不同的从"心"之字以及形扣义同于<说文>而义不行于后世的从"心"之字等三类进行分析研究.结论是,大量从"心"之字在战国楚简中出现应非偶然,也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现象,应当具有深刻的人文意蕴和社会原因.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楚简"心一符字的大量出现应与战国时期盛行的心性之学有某种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心性之学在战国楚地的流行.  相似文献   
106.
葛立斌 《社科纵横》2009,24(10):100-101
从战国至汉代,《诗经》有一个漫长的文本的形成过程,这种版本发展主要体现在文字使用、某些篇目的删减、篇名的改变以及类序编纂次序等诸多方面的改变,通过这些改变可见,《诗经》发展至汉代,曾经过一个汉代人有意识的系统的整理、修改与统一的过程,由此才最终确定为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毛诗》文本。  相似文献   
107.
南楚方言与楚方言具有密切关系.从扬雄《方言》所提供的材料来看,南楚方言各地受楚方言影响的程度并不相同.楚方言对南楚方言的影响、渗透有其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108.
《激楚》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地流行的一支歌舞曲,与“郑卫之音”并称,具有急促交迫的音乐特点。到了汉代,新兴俗乐《激楚》仍然流布很广,对汉乐府相和歌的演唱方式、汉代乐舞文化精神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魏晋以后,《激楚》在文人中获得认同,被视为汉人刚健慷慨文化精神的象征。这一文化现象的成因,与楚地巫舞文化的深层影响、汉代劲健磅礴的文化特质的汇入等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09.
秦汉楚方言区文献中的脂微合韵与方音有关,带有楚方言色彩。先秦时期,楚方言里脂微合韵现象较为突出,至东汉,脂微两部发生合并。这种音变现象起初是在方言中发生的,是秦汉时期楚方言、秦晋方言共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0.
雍氏城考辨     
"楚围雍氏"在战国时期多次出现。对于楚围雍氏的次数以及雍氏城是否就是《左传》中的雍梁城这两个问题,学者们依据不同的资料得出了不同的结论。结合文献资料、考古发掘资料和地理地图信息,对雍氏城相关问题进行梳理后,可以对雍氏城相关问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即"楚围雍氏"的"雍氏城",就是《左传》中记载的"雍梁城",即现今许昌禹州境内东北的"雍梁故城";楚国围雍氏城共有三次,分别是在周赧王三年、周赧王八年和周赧王十六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