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6篇
  免费   8篇
管理学   1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4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187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353篇
社会学   2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王缨 《领导文萃》2009,(20):97-101
战国中期,上天赐予了秦国一次伟大的机会,发生了一场伟大的变革——商鞅变法。司马光当然不会错过这次机会,《资治通鉴》当然不会落下这次记载。  相似文献   
42.
战国时期 ,以《管子》和商鞅、韩非的工商管理思想最具代表性。前者在重视工商业发展的基础上 ,亦强调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控 ;后者则多从政治目的出发 ,要求工商业的发展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政治的需要。这一时期 ,工商管理政策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东方六国 ,实行较为放任的工商管理政策 ;其二为西方秦国所实施的比较彻底、完整地代表着新兴地主阶级政权利益的、严厉抑制私营工商业发展的管理政策。  相似文献   
43.
文章研究了晚清四川盐从"济楚"而占有两湖市场到淮盐力图夺回川盐楚岸而行"淮川分界"策的过程.透过此过程,认为四川盐在两湖的销售,进入近代以后,在很长时间内仍维持着传统的运作方式,大约到了民国才真正被近代因素所影响,它展现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一个独特领域在近代中国的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44.
战国秦汉时期 ,商人商业资本对农村经济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方面促进了小农经济与地主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 ,则瓦解了农村经济的基础  相似文献   
45.
从学理的层面来看 ,公安派与载道派相通 ,都将内容视为作品的基石 ,较为忽视艺术表达。“性灵”一词含义颇多 ,公安派所说的“性灵”偏于私生活情趣。三袁认为 ,表达出了这种情趣 ,就是好诗。“独抒性灵 ,不拘格套”有其深厚的哲学渊源 ,而就作家气质而言 ,公安派受楚骚传统的濡染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46.
张正明先生所著<秦与楚>一书,填补了先秦区域文明比较的空白,并为如何进行古代文明类型的比较研究作出了成功的典范.该书具有宽阔的学术视野与器中求道的学术感悟,横向与纵向结合的深度文明比较,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美文与美图融合统一等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47.
张军 《唐都学刊》2000,16(2):64-66
战国后期 ,巴蜀是秦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秦统一六国建立强盛的秦王朝的斗争中 ,巴蜀经济显示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从自然条件、经济基础、秦政府对巴蜀的改革及都江堰的修建四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巴蜀在战国末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48.
金爱秀 《南都学坛》2007,27(3):18-19
南阳楚汉文化的发展脉络体现在实物方面,就是由青铜文化发展到砖石文化。南阳汉画像不仅在具象上多继承楚青铜纹饰,在制作手法、审美风格以及生死观、宇宙观等方面都和楚文化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49.
赵楠 《江淮论坛》2007,(6):138-142
战国纵横术在“纵横”本义上即与地“形”联系紧密,使得各诸侯国在聚散中遵循着特定的规律。从纵横术的使用角度来看,地“形”亦为游说之重要切入点,而“三晋多权变之士”则说明地“形”是促动纵横术多向衍生的一种重要间接因素。纵横术之“短长”、“抵蛾”、“捭阖”核心要旨,也都在于创造有利之“形”,将潜在的有利因素具象化、实物化,使之现之于“形”,易于控制;亦善于顺“形”顺势在巧处对阴阳双方进行转化,及把握“形”转化之间的时机。这种对“形”的重视和利用,是对老子“反动”、“弱用”思想的补充和发展。  相似文献   
50.
随着中国艺术市场的热度升温。艺术博览会这个“舶来品”已成为颇具诱惑力的市场。甚至有一些地方政府开始把艺博会当成一种“软经济”来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