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7篇
  免费   8篇
管理学   1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5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193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356篇
社会学   2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561.
赵海燕 《老年人》2013,(5):39-40
相传战国末期,楚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殉国后,尸体沉入水底,被洞庭湖龙王锁住,无法返回人间。爱戴诗人的老百姓每年逢其忌日--即后来兴起的端午节这一天,驾起龙舟企盼打捞到屈原的忠骨。龙王的9个儿子被百姓的缅怀之情感动,于是翻江倒海,大闹洞庭,逼得老龙王把屈原的遗体送回了人间。人们为感恩九龙义举,便模仿九龙的舞姿,创造了九龙舞。这是民间传说中湖南平  相似文献   
562.
文字释读是出土文献整理的基础工作。对于古文字阶段的出土文献来说,文字释读更具关键意义。但是,文字释读的问题非常复杂,处理起来非常棘手。我们在清华简的整理过程中,经常遇到棘手难办的问题。本文想通过若干具体实例,从几个方面来说  相似文献   
563.
刘利 《江汉论坛》2013,(6):89-93
婚俗既是社会风俗和伦理关系的重要表现,又是内涵深广值得认真研究的基础科学命题。由于楚国社会直接从原始社会脱胎而来,所以,它比中原地区保留了更多的原始社会的习俗。其奇异的婚俗和充满浪漫的情调与中原地区大异其趣。特别是楚人在婚姻方面能打破繁琐的礼节,比较尊重人的个性,这在今天仍然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64.
战国时期,士阶层地位随社会的剧烈变化而迅速崛起,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因而,养士、争士蔚然成风.统治阶级、上层贵族通过养士拢络人才、选拔人才,从而取得竞争的胜利.士在战国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养士风尚造成了战国社会重视人才、重视知识的氛围,也改变了许多旧有的传统观念,对社会文明的进步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65.
对于《山海经》这部著作 ,学者们过去多未能留意已经亡佚的《山海图》 ,而仅仅将注意力集中在尚存的文字上。实际上 ,《山海经》的文字只是《山海图》的衍生物 ,所以从研究《山海经》的文字开始 ,进而研究《山海图》 ,才是我们研究这部古籍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566.
商鞅入秦     
中国历史上曾经是一个频繁发生变法的国度,而商鞅则是第一个获得成功的改革家。关于商鞅的史事,目前的历史教科书只是说商鞅于公元前359年应秦孝公之召入秦,经过10年的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最为强大的国家,但却很少提及商鞅入秦前后的许多重要细节。其实,商鞅所以能够入秦并且得到秦孝公的信任,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在与人交往中的过人智慧,这一方面是善于理解他人,另一方面则是善于推荐自己。  相似文献   
567.
《战国策》中的许多说辞可以视为成文,考察这些成文对于战国文学地理学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通过对《战国策》相关作品的考察可以发现,战国前期文学创作较为萧疏,中后期则呈现出繁荣的态势;当时的文人尤以魏、赵、齐、秦、楚居多,周、卫等蕞尔小国也有不少作品呈现;《战国策》记录了战国文人异地创作的情形,而不同地域的文化逐渐融通,地域特色逐渐减弱,应是中华文化日渐成熟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568.
"诗言志"是中国诗经学的经典话语,是中国诗学的"开山的纲领"。结合"楚竹书"等出土文献,从文化学视阈,对"诗言志"的内涵及其形成的历史根源、逻辑起点进行分析,梳理和廓清对中国诗学和审美观念的表现主义抒情传统。  相似文献   
569.
《论语》大概成书于战国初期,其词句奇古,文无标点,加之全书为语录体,不得以上下文分析语意。又兼遭逢暴秦焚书之祸,难免讹误衍夺,故自秦汉以降,《论语》多处存疑,众说纷纭。古人行文不加标点,要正确解读作者意图必须句读正确,《论语.泰伯》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一条,因其句读不同,可以表达多种不同的含义,历来为学者争论不休。概括起来有如下六种句读方式:句读1: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句读2: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句读3: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句读4: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句读5:民可使,由之不  相似文献   
570.
战国策士的人生理想大都寄于现实进取 ,在很多时间为获取功名利禄抛弃了道德传统。本文探究了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并对其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