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33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作为澳大利亚历史和民族记忆的一部分,"流放"一直是澳大利亚作家书写的重要内容,由流放而引发的身份认同问题也一直是其文学作品的重要主题。戴维·马洛夫和蒂姆·温顿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其代表作品《一种想象的生活》和《土乐》依托不同的时代背景,从主人公的地域流放、文化流放和心灵流放,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积极而有意义的探讨。在两位作者看来,语言和音乐,同时作为文化符号和人类交流思想和表达情感的形式,或许可以成为迁移者们建构新的文化身份和实现民族认同的有效手段;而这种语言或者音乐,必须建立在地方认同感和人际纽带之上。在此对比研究基础上,读者不难发现澳大利亚两代人对"流放"和"身份"的思考和探索以及其中的延续和演变,从而可以从一个新的视角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澳大利亚的民族性和文化史,并对全球化背景下和现代文明社会中人类未来的命运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42.
《老人天地》2010,(8):56-57
结婚誓言唤醒26年记忆 英国妇女瓦莱丽通过与丈夫戴维·斯图尔特再次举办婚礼的方式,成功帮助患有失忆症的丈夫找回了失去26年之久的记忆。在1984年一场车祸后,戴维便患上了罕见的失忆症,此后的15年间,瓦莱丽做过很多努力,但一切都徒劳无益。于是,瓦莱丽决定在他们结婚40周年纪念日,  相似文献   
43.
论《小世界》的狂欢化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世界》是 2 0世纪 90年代译介到中国大陆的最有影响的英国当代小说。但在近十年的研究中 ,该作品的一个重要特征——狂欢化精神却鲜有人论及。文章从洛奇创作与巴赫金理论的联系这样一个新的角度对此作了阐释 :第一部分揭示《小世界》的主要情节内容、人物特征、“小世界”场景与中世纪民间广场的一致性及其复调、空间形式 ;第二部分从故事来源、主题结构、人物设置等方面阐明《小世界》是对中古骑士传奇 (亚瑟王传奇 )的戏仿 ;第三部分分析《小世界》的主题意蕴 (荒芜与拯救 )和语言形式 (庄严与谐谑 )的正反同体性。文章认为《小世界》具有明显的狂欢化精神。  相似文献   
44.
戴维·洛奇的"校园三部曲"《换位》、《小世界》和《美好的工作》是当代英国小说中的一支奇葩,为中国读者熟悉和喜爱,也是近年来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就"三部曲"的国内译介和研究现状作以梳理,分析归纳了研究中的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45.
英国当代小说家和文学批评家戴维·洛奇的新作<作者,作者>在创作风格上与以往有了较大的变化,有机地糅合了现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叙事特征.<作者,作者>时空线索清晰,故事情节常连贯,同时融入了自省的元小说特点,实现了对传统现实主义小说情节的形式更新.该小说对人物的刻画鲜明而真实,在主题方面强调真实和意义,虽然加入了戏仿和体裁兼容等后现代主义手法,但总体上是以现实主义为基调的.洛奇创作<作者,作者>意在说明小说既应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又要体现出当代小说创作的新技巧,后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并不排斥,可以有机地结合,创造出新的小说道路.  相似文献   
46.
面孔     
《东西南北》2014,(23):8-8
戴维·卡梅伦 10月27日,时尚杂志《Elle》在网站上亮出一张照片,英国政客尼克·克莱格和埃德·米利班德身穿一模一样的T恤,上面印着一句话:“女权主义者就是这样!”但第三幅图片上,却打了一个巨大的问号。《Elle》杂志此举.是在发泄对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的不满。据说,该杂志向他提出穿这件衣服的请求后,首相足足拒绝了5次。  相似文献   
47.
传记小说是近年来英美小说创作的新倾向,越来越多的作品运用小说技巧讲述真人真事。戴维·洛奇的传记小说《作者,作者》成功地将传记和小说这两种文类有机融合,在故事结构、叙事视角等方面特色鲜明。戴维·洛奇传记小说体现了他对小说形式和题材创新的思考,反映了他的传记小说观。该文主要通过分析、引证洛奇的传记小说《作者,作者》,探究归纳戴维·洛奇的传记小说观。  相似文献   
48.
1805年,在伦敦书商里波先生的铺子里,一个小学徒正在忙碌着,他要按时把客人租借的报纸送到他们的住处。小学徒没上过什么学,但业余时间读了很多自然科学的书。一天.里波先生送给小学徒四张皇家学院的听课券。他高兴极了,因为当时正好有著名化学家戴维的讲座,小学徒过去认真地听了讲座,并做了详细的笔记。戴维的讲座加起来有4个多小时,小学徒的笔记整理了380多页,连讲座上略过的内容他也做了补充。之后,他又给笔记配了插图,编制成《讲演录》,寄给了戴维。  相似文献   
49.
戴维·洛奇是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英国小说家兼文学批评家,《大英博物馆在倒塌》是他的早期小说作品。这部小说讲述了天主教徒、学者亚当·爱坡比一天之内的奇遇和奇思妙想,表现了严格遵循教规的天主教徒婚姻生活中的种种荒诞、学者学术生活的无奈与尴尬,凸显了人的情欲和道德、自由意志与权威之间永恒的冲突。小说情节与《圣经》中伊甸园的故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伊甸园的故事不仅是讲人的堕落,还有语言的退化。从伊甸园原型的角度解读这部小说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小说宗教及文学两大主题。  相似文献   
50.
在心理学的诸效应中,有一种效应叫“戴维效应”。其本意是指著名的化学家戴维,发现了年轻订书匠法拉第在化学上的潜能,并将其精心培育成才,使法拉第名声大振,但此后戴维却处处贬低法拉第。身为英国皇家学会的会长,戴维极力反对法拉第参加皇家学会并成为会员,而且是唯一一个投反对票的人。伯乐由识别和培养人才,转而处处限制和妨碍人才,这种效应被叫做“戴维效应”。戴维的问题出在哪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