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1篇 |
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58篇 |
理论方法论 | 14篇 |
综合类 | 95篇 |
社会学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2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22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91.
张晓晴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4):98-100
世界文化是多源头汇聚合流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全球文化是多元文化互动和共生所形成的.在标志设计方面,也出现了对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元素的关注与应用,因而,标志设计就能够真正地扎根在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沃土中,用简洁形象的视觉语言展示它所蕴涵的独特历史文化,而这正是一个成功的具有本民族文化底蕴的标志设计走向世界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92.
现代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向人们表明:现代科学特别是技术的应用与其应有价值发生了背离。西方思想家们对技术理性的批判实质上是对科技异化的批判。面对科学技术与价值的背离,需要为科技发展提供合理的价值取向,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过程中坚持遵循利益原则和公正原则的尺度,达到最大限度为全人类谋求福祉的目的。中国要想避免科学技术的不利影响,就需要把西方文明中的科学与民主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整合起来,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特色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3.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从三个维度展开了技术理性批判,揭示了技术理性不仅是当代西方社会异化和生态危机的根源,而且执行着政治统治的职能。通过对技术理性的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分别从哲学世界观的变革、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的变革以及价值观的变革三个方面探讨了人的自由和解放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4.
近代启蒙哲学家开创近代理性主义以来,理性思想经历了"独断论"、"批判理论"、"辩证理性"、"技术理性"、"社会批判理论"、"交往理性"等的历史演变,各个历史阶段不同的思想家,从自己所抽象的理性理论出发批判、补充前人的思想,却难免从一个片面理论走向另一个片面理论,这种理性的历史演变虽难以穷尽,但其核心却揭示:具有现代系统整体性的理性思想应是一种肯定"技术理性"系统之外的"价值理性"系统存在的价值的理论.整体性的理性思想和肯定价值理性的理论为当代中国社会培育理性精神,达成技术理性、价值理性、艺术理性的统一,实现理性自身的超越提供了建设性思路. 相似文献
95.
邹丹丹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6(4):225-236
第四次工业革命以人工智能为主要发展动力,作为新工具、新技术的人工智能技术优化了政府公共行政效率,并潜移默化地改善了现有生活方式,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人工智能由"主体"人创造,人对技术的发现遵循着自然律,但是日益进步的技术导致人主体理性膨胀,出现了现代性困境,人对技术依赖度越强,越受技术奴役,形成"人与机器的二元对立关系"。在国家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的背景下,人类应理性使用新工具,运用哲学的思维规范AI伦理、拥有AI思维。 相似文献
96.
王雨辰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56(4):428-434
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技术理性批判,二是资本主义制度批判,三是消费主义文化和生存方式批判,四是树立新的需要和幸福观念。通过正确处理劳动、消费、需要和幸福之间的关系,变革资本主义生产体系,是摆脱生态危机的根本出路。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发展观、科技观和生态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
本文探讨了技术理性的发展逻辑、技术与理性的互动关系及技术本身的特征,认为按照技术的一般价值(自然属性),它并没有使自己走向价值片面,而只有在技术的社会价值(社会属性)层面上,它才会形成价值偏向,从而造成以效率最大化为特征的技术理性泛化现象。同时,作者指出了人类真正理性化社会生活的意义。 相似文献
98.
周启杰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历史是人的存在方式,人是一种历史性的存在。人只有对历史进行不断的反省,历史才是真正活的历史,历史才有意义和价值。马克思的历史观正是以人的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为基点来展开对现行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正是继承这一传统,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当代社会的一切文化现象,来揭示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和异化。其中对“启蒙”、“技术理性”和“大众文化”批判的主要内容,表现出西方现代社会转型时期一种强烈的历史意识或“边缘”意识。 相似文献
99.
社区治理技术体系的建构过程实质是推进社区治理社会化、专业化、技术化的过程,要义在于坚持“多元共治”理念,核心是鼓励多元社会主体创设并应用多样性技术手段和工具,目的是实现社区有效治理和服务。从现实需求、价值取向、实践主体、技术工具、应用评价五个维度看,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技术面临网格功能泛化、物业管理专制、社工难以退出、协商参与不足等问题。社区治理技术的有效运用,需要政府转变职能,明确社会主体功能边界,增强居民委员会社区治理能力,激活居民自治主体性。从治理现代化的高度看,社区治理需要深刻转变,即政府理念从“管控”到“治理”,治理主体从“单一”到“多元”,各类资源从“分散”到“整合”,主体功能从“泛化”到“精准”,治理技术从“模糊”到“清晰”。 相似文献
100.
吴婷婷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0(4):11-14
技术理性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主导性文化精神之一,作为人类理性与近代科技相结合的产物,它不仅延伸和拓展了人的身体,而且超越了人在自然上的维度。但是技术理性一方面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新的问题,如现代人的异化、世界的祛魅、生态危机等等。技术理性的泛化和它与价值理性的分离,使现代社会陷入了深深的危机之中。如何摆脱技术理性的控制及其危机,不仅关乎技术理性未来的命运,而且关乎整个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