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2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117篇
劳动科学   14篇
民族学   90篇
人才学   87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509篇
理论方法论   130篇
综合类   1679篇
社会学   336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215篇
  2013年   219篇
  2012年   240篇
  2011年   233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219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在诸多唐卡佛像量度文本中阐述了遵循量度的功德以及不遵循量度的罪孽,阐明了佛像量度的重要性及不可逾越性。然而,由于画师审美情感的介入、多余量度的使用、量度单位的不一致以及根据绘画粉本作画和小型佛像无需测量量度等原因,在作画过程中难免存在一定程度的自由发挥空间,进而逾越了量度的束缚,并对唐卡佛像比例进行适当调整,因此画师绘制的唐卡佛像比例有悖于文本中的量度规定。  相似文献   
22.
从透视看中西传统绘画审美观念的不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西方传统绘画有着不同的透视方法,中国画在其漫长的文化历史演变中形成了“散点透视”的审美观照方式,西方绘画通过自身的文化演变形成了“焦点透视”的观照方式。两种不同的透视观念来自于中西两民族不同的文化形态及审美意识。中国传统绘画的主流是文人画,而文人画注重表现及创作主体情感的抒发,注重“自娱”,强调感性。西方绘画由于偏重于写实主义及对科学的崇尚,所以表达方式倾向于理性化。中西传统绘画的作用也不尽相同,中国传统绘画是一种表现性绘画,而西方绘画是一种再现性方式。不同的透视观实际上反映出中西方审美心理结构的差异。  相似文献   
23.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杰出小说家,小说语言所形成的画面感为其作品的重要标识之一,画面感是鲁迅将绘画艺术与小说语言有机融合的产物,是“文学家鲁迅”与“美术家鲁迅”的契合点,也是鲁迅研究的新视域。鲁迅创造性地将文学思维与美术思维相结合,将白描、木刻、水墨写意和漫画等绘画艺术的理念和技巧运用到小说创作中,使其小说语言呈现出不同艺术风格的画面感。其中,白描手法勾勒出精确传神的画面是现实主义的显现,木刻刀味形成的深邃严峻画面是现代主义的“力之美”,水墨笔调造就的诗化写意画面蕴涵了中国古典主义美学韵味,漫画笔触练就的夸张象征画面是后现代主义戏谑性地展现。小说语言的画面感是鲁迅留给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一宝贵财富,它“文中有画”的特点已逐渐被人们所感受认知,探析鲁迅小说将语言和绘画两种媒介进行有机融合的创作机制,能够重新认知鲁迅小说家和艺术家的双重身份价值,思考古代诗画理论的现代性转化,探索现代文学语境下“鉴画衡文”而开辟的“诗画同道”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4.
张小兵 《社科纵横》2007,22(11):122-123
中西两种绘画,不仅所用的工具、原料不同,创作方法、表现形式各异,而且双方在艺术形式和各种现象中反映出的民族文化意识也是不同的。这种文化意识不同的核心是对大自然、对于时空等宇宙观的不同感受,从而最终导致了两种绘画创作方法上的不同。本文仅从创作方法上阐述两种绘画的不同。  相似文献   
25.
本文对比分析了古希腊泰利士、古印度原始佛教及中国西周时代伯阳父的三种地震观。指出 :从抽象思辩的程度看 ,泰利士低于原始佛教 ,原始佛教低于伯阳父。然而 ,从其隐含的对待科学的客观理性程度而言 ,泰利士高于伯阳父 ,伯阳父高于原始佛教。而这后一方面 ,正是造成其后三大文化不同型态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6.
王维诗画禅意相通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中有画”作为王维山水诗之重要特点,其内涵值得重新探讨。王维的山水诗创作与其绘画创作,具有相同的生活基础与思想背景,都受到佛教禅宗的影响。王维的诗画相通,不是由诗画艺术技法的相互借鉴和景物描绘的一致性所造成的,而是由作者的禅宗信抑所决定的。“禅意”是王维诗画相通的核心内容。只有这样理解,才符合苏轼所说王维“诗中有画”和“画中有诗”之本意。  相似文献   
27.
电脑美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定位、作用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电脑绘画语言的特点进行阐述与分析,同时与传统绘画语言进行了比较,对电脑美术课程在美术教学中应处的地位进行了论述,对优化美术教学手段和美术人才培养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28.
在绘画中,色彩是一种重要的语言,也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段。它是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审美修养、造型能力、语言表达以及创造意识的重要途径。色彩的灿烂和明丽特点是其他绘画语言代替不了的。本文就色彩写生教学浅谈几点体会:我们看到的颜色可分为三类:红、黄、蓝。这三类颜色无法用其它任何颜色调配而成故称原色。而两种原色混合所得出的称为间色,即橙、绿、紫。三种原色和两种以上的间色按不同比例混合可调制出各种的颜色,它们称为复色。色彩写生时,我们就可以用直接的原色和间色调出千变万化的画面颜色。世界上每一种物象都有区别于其它物象…  相似文献   
29.
六朝是中国历史上风采独具的时期。一方面,它以其动荡纷乱、黑暗沉重而著称于中国历史;另一方面,它又以其灿烂的思想文化深深地吸引后人。六朝美学以其高迈超逸的风神卓然标峙于中国美术史。它结束了先秦两汉时期的美学依附于政教道德的狭隘的境界,将审美和艺术创作与士人的生命意识与个性追求融为一体,形成了并列衣被后世的美学范畴,从而产生了“体大思精”的美学理论巨著《文心雕龙》。可以说中国完整意义上的美学始于六朝。其具有承前启后的转捩意义。六朝美学与先秦两汉以及唐宋之后的美学相比,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它具有自己内在的逻辑…  相似文献   
30.
文章对连环画的图文形式、连环画的“连环性”、连环画的构图、连环画的人物塑造及绘画形式进行了研究,旨在探讨连环画的艺术特点和艺术生命力,以期对连环画的创作、阅读和收藏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