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4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26篇
管理学   282篇
劳动科学   16篇
民族学   80篇
人才学   55篇
人口学   13篇
丛书文集   1033篇
理论方法论   256篇
综合类   2216篇
社会学   253篇
统计学   62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311篇
  2013年   230篇
  2012年   286篇
  2011年   281篇
  2010年   331篇
  2009年   256篇
  2008年   620篇
  2007年   321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论文化的境界和层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典型文化定义的“元理论”考察 ,强调指出作为学术研究对象的文化 ,与认识过程的对象、与社会实践的改造对象均有所不同 ;其基本形式是“人以其文化物” ,其实质内容则是“具体个人对其特定和自由的精神生活的追求和享受” ,因而既是与不同的具体社会个体的社会层次和人生境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又是这种层次和境界的产物和具体体现。因此 ,文化哲学研究和一般的文化理论研究必须突破“观念的王国” ,进行基本研究立场和方法论视角的根本性变革 ,然后才有可能通过深入的研究 ,取得富有建设性意义的进展  相似文献   
42.
铭文的叙述视角和人称代词的使用具有对应关系,第一人称叙述视角要求用第一人称代词来指称作器者,第三人称叙述视角则应用第三人称代词来指称作器者。一篇铭文一般只能有一个叙述视角,若任意变换叙述视角,就会造成叙述视角混乱,从而导致人称代词使用的混乱。作为两周铭文中人称代词最全的铭文之一的《叔尸钟》,由于多次变换叙述视角,其人称代词使用的混乱情况尤为典型。  相似文献   
43.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人们开始从不同理论视角和运用不同的方法对企业战略变革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拟对企业战略变革的不同视角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主要包括战略变革的理性视角、学习视角、认知视角、演化视角、制度视角、复杂科学视角和共同演化视角,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企业战略变革理论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44.
萧红选取“童年回忆”这种叙述模式,不仅写出了地域特有的自然景观和生存状态,而且借助追忆,一次次重返乡土童年,真切地看到和认识了自身的历史,并在情感的宣泄中得到了心灵的慰藉。同时,这种回忆也是她介入人生体验,展开生命审视的一条途径。她通过“童年回忆”深刻地认清了现实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45.
本文从文化视角研究领导科学.颇有新意,本文对丰富领导科学研究的内容与扩展思路是很有意义的。希望时此有兴趣的研究者,撰文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46.
文章基于新疆塔城哈尔墩社区的田野调查,从空间嵌入的视角对该民族互嵌型社区形成和发展的历程,即社区的生命史进行描述和分析。调查发现,该社区的生命史反映了清末以来各民族人口向塔城迁移汇聚的历史进程,是塔城各民族由“小聚居”逐渐走向“嵌入”历程的一个缩影。文章认为,应加强对历史上形成并延续至当下的民族互嵌型社区的调查和研究,以空间嵌入为“起手棋”,关照社区生命史与族群生活史的互构,并将社区的小历史嵌入于整体社会的大历史中,进而从“国家—区域—地方”三个维度的互动中对这类社区的形成与发展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47.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从分布视角对语言进行科学描写,扭转了美国模仿欧洲语言学研究的局面,对后来语言研究产生很大影响.有研究认为Harris的分布假说和功能语言学的语境论有异曲同工之处,也有研究认为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分布分析存在缺陷.通过回顾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分布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分布的描写运用,并对比分布假说与社会语境论,分析发现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分布视角在推动语言的科学研究方面具有历史价值,但由于语言观相对封闭,存在重描写(音位与语法),轻解释(意义)等局限性,而且在语言认识论和方法论上与社会语境论存在不同.分析认为,分布分析高于方法论范畴,但又算不上一种理论(假说),作为一种研究视角较妥,不能简单等同于社会语境论.重新认识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分布视角有助于当前我们以更开放的语言观来审视语言.  相似文献   
48.
学界以往的研究普遍认为《泄密的心》是爱伦·坡的哥特式恐怖短篇小说,缺乏伦理关怀,充满了不可靠叙述。从听觉叙事的角度来看,该小说充满了听觉意象,主要事件都由听觉勾连起承,作者在故事世界中建构起了比“视觉空间”更大的“听觉空间”,其中的声音景观从可能世界理论看来,具有其内在的逻辑性与真实性。这样,当我们将文本中的叙述者“我”当作文本现实世界中的一个真实人物进行分析时,可以更好地阐释其中的伦理意义。叙述者“我”和老头身份的模糊化使该小说的伦理批评更具有普遍意义。叙述者“我”的幻听将自己的谋杀行径暴露是该文本正确的伦理取位的结果,符合了阐释社群的阅读期待。
  相似文献   
49.
现实世界在本体论上和内容上是完整的,而叙事虚构世界是不完整的.在叙事中,故事可以无限地延展,但因为文本的限制,叙述者只能选择一定的叙述视角进行叙述,这必定会造成叙事中虚构世界的不完整.叙述者在叙述过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他选择叙述什么,选择不叙述什么,都与叙述者的伦理取位紧密相关.影响虚构世界的不完整性的因素除了文本本身的边界之外,还有文本残缺、文类规则、作者风格、美学追求、文化特点等因素.以上这些因素,除了文本残缺之外,都与叙述视角有关,并且能够折射出不同叙述视角所蕴含的伦理价值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50.
当代英国"国民作家"麦克尤恩在小说中合理地运用元小说﹑时空交错﹑多重视角和戏仿等后现代叙事策略。这些策略的运用不仅给读者提供了更广阔的解读空间和调动读者阅读主观能动性,而且赋予于文本丰富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