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8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23篇
管理学   286篇
劳动科学   9篇
民族学   32篇
人才学   88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819篇
理论方法论   123篇
综合类   1891篇
社会学   264篇
统计学   4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227篇
  2013年   208篇
  2012年   252篇
  2011年   272篇
  2010年   257篇
  2009年   240篇
  2008年   370篇
  2007年   226篇
  2006年   191篇
  2005年   179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老舍的小说始终以批判国民性为主题.他以一种幽默的笔调,对北平市民社会做深入挖掘,来探索改造国民性问题.而且他往往站在跨文化的高度,从中西文化,东、西方民族对比的宏观视角来揭露民族的国民性弱点,他的这种跨文化文学接受下的视野就显得更加开阔.  相似文献   
992.
本文探讨了翻译的"距离"特质,指出文化距离是读者接受译作的关键。译者在着手翻译时要"选择"读者,"适应"读者,立体关照读者,提升与"苛求"读者的期待视野,跨越文化距离,争取更大的读者群,扩大译作的接受范围,延长译作的共时和历时寿命。  相似文献   
993.
凯特·肖邦的《觉醒》在发表时,因大胆描写女性自我意识和性意识的觉醒而遭到舆论的抨击,当时的读者认为女性只能扮演贤妻良母的角色,因而很难接受小说主人公对传统的叛逆。随着20世纪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人们重新发现了《觉醒》的价值,并把它列入美国经典文学的行列。回顾《觉醒》的批评接受史,可以发现社会的变迁、社会思潮的冲击以及随之而来的文学批评理论的新发展,都会影响人们对一部文学作品的接受与判断。  相似文献   
994.
2004年12月14日,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中东室的青年研究人员相聚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从年轻人的角度对目前普遍关心的中东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相似文献   
995.
无数的文学者都在为更真实地展现女性错综的情感心理而斟酌字句,用极具表现力的文字堆砌出鲜活的抽象体态。而往往由洞悉人性的作家精心雕琢出的小说,最能向读者传达出深邃的哲思感悟。《乱世佳人》中斯佳丽这一典型女性形象,不仅渗透着显而易见的女性意识,而且饱含了人们不易察觉的典型女性情感特征。在此将针对这一特征的融入思路进行重点探究。  相似文献   
996.
翻译活动的跨文化性决定了翻译研究的视野同样关注翻译的社会、历史、文化等外部因素。通过对余国藩和詹纳尔两位译者的《西游记》全译本的跨文化比较,发现背景同是时代的文化需求,詹译本是赞助人与个人兴趣的结合;余译本更多是出于海外华人的文化自觉和历史责任感,因而更侧重直译加注的异化翻译策略,且更具学术色彩;而詹本则是归化与异化并重,倾向于可读性,所以对于有不同需求的英语读者来说,两个译本是各有千秋,这也给全球化语境下的经典翻译带来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97.
什么是真理,真理的特征是什么,许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从不同角度对此作出了精辟的论述。然而,在我国目前的许多教科书中,有关真理的定义并没有完全体现经典作家的原本意图。笔者就此谈一下对"真理"的定义及有关问题的看  相似文献   
998.
编者的话:杰出人物之所以杰出,并不是因为他的天赋,而在于他执著的追求和孜孜不倦的努力,在于他义无反顾的付出和投入。从生物科学得最差的学生,变成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格登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在逆境中,他是自己的支持者,始终不放弃自己所热爱的生物学研  相似文献   
999.
长期以来,“红色经典”普遍受到冷落,不少当下青少年人群对这时期的作家作品比较排斥,难以认同,甚至存在逆反心理。直面作品,采取文本细读的方法,是拂去蒙尘,消除对“红色经典”的隔膜和疏离感,真正回到文学接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00.
柳宗元与刘禹锡是中唐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由于有着与屈原类似的资质才能、时代境况、理想追求及政治遭遇,故他们对屈赋皆有着不同程度的接受。考察柳、刘赋作,他们在承继屈赋关心时政之忧世情怀、嫉恶刺邪之批判理念、九死未悔之斗争精神及志端行直之高尚人格等方面有着相同的一面。然在赋体形式、创作方法、内涵特质、赋作精神和赋体发展等诸多层面,他们的认识又有着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