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70篇 |
免费 | 43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26篇 |
劳动科学 | 3篇 |
民族学 | 15篇 |
人才学 | 23篇 |
丛书文集 | 720篇 |
理论方法论 | 150篇 |
综合类 | 828篇 |
社会学 | 56篇 |
统计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49篇 |
2022年 | 64篇 |
2021年 | 84篇 |
2020年 | 43篇 |
2019年 | 48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22篇 |
2016年 | 24篇 |
2015年 | 61篇 |
2014年 | 99篇 |
2013年 | 99篇 |
2012年 | 137篇 |
2011年 | 201篇 |
2010年 | 229篇 |
2009年 | 113篇 |
2008年 | 117篇 |
2007年 | 102篇 |
2006年 | 89篇 |
2005年 | 113篇 |
2004年 | 64篇 |
2003年 | 65篇 |
2002年 | 53篇 |
2001年 | 54篇 |
2000年 | 28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1篇 |
1988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迄今,学术界从多个角度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详尽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实际上,作为由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所提出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也蕴藏着对政党政治规律的遵循和运用,具体体现在: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提出是政党履行基本功能的结果;科学发展观是对政党意识形态功能的运用;科学发展观是政党对社会生态的深刻洞察和积极应对;科学发展观是增强政党执政合法性的理论来源.从政党政治的角度来看,科学发展观同样具有先进性、时代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22.
发展党内民主,建设执政党的政党文明,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战略目标的关键。十六大报告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表明中国共产党把党内民主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一论断深刻阐述了执政党发展党内民主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23.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程中,自身也面临着一个现代化的问题,而政党功能的调适是中国共产党自身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无论从历史的经验还是从现实的需要来看,中国共产党都需对自身的功能作必要的调适.这种调适涉及到功能的准确定位、功能建设的重点确定以及组织结构的相应调整等诸方面. 相似文献
24.
机关党的建设,是指各级党政机关中的党组织为了保持无产阶级政党的先锋队性质,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而进行的自身建设,它包括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其工作对象,包括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中的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党员一般干部,以及党的关系隶属于这些机关的基层企事业单位的党组织和全体党员。 相似文献
25.
美国于2003年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对中东地区政治制度产生了深刻影响,一些中东国家或政权的政治结构和政治力量对比因此出现了重大变化。其中,尤以伊拉克、黎巴嫩、巴勒斯坦的变化最为显著,它们按照政党制、议会制、选举制的模式各自进行了政治制度变革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体尚不成熟。从西方引进的民主制度无疑改变了这些国家或政权的政治生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不是治本良药,中东地区的问题需依靠地区自身来解决。 相似文献
26.
作为澳门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社团组织的建构贯穿澳门的整个发展史,对于澳门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很多方面,社团的功能甚至远远超出传统非盈利组织和一般社团,逐渐呈现出"拟政府化"和"拟政党化"的趋势.本文从社会学角度出发,致力于分析澳门社团文化的发展状况,梳理澳门社会团体组织的历史演变过程,研究澳门社团的委托——代理功能.另外,试图从文化学的角度说明澳门社会团体组织的内在动因和外部形态. 相似文献
27.
清末民初,国内政局动荡不稳,各地起义此起彼伏。尤其是清王朝灭亡后,中央权力坍塌并走向分散,社会各阶级积极寻找救国图存的道路。清末兴起的政党政治逐渐登上历史的舞台,清朝灭亡后,民国开始尝试政党政治,短时间内共成立政党团体达到600多个,然而好景不长,其在民初的政治舞台上只是昙花一现。《申报》作为近代报刊业的杰出代表,其对于政党政治的报道和评论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部分民众的观点,更能反映政党政治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28.
政党文化是政党在政治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导向作用的一种符号,代表一定的信息或意义,有益于政党成员形成持久的政治认同。中国共产党一经产生,就形成了自己专属的文化风格,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引领着中国社会的发展。社会转型期,文化形态、价值观念发生深刻变化,各种矛盾凸现,执政党也面临各种挑战和困惑,这个时候,建设先进的政党文化,体现了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执政党对塑造社会价值体系的一种追求。 相似文献
2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从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程中,通过人民的主体角色的确立、主体地位的保障、主体力量的统合、主体价值的塑造等主体内容构建方式,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民主体论”。人民概念与角色从基于革命的单纯经济政治概念与功能到基于建设的人民与执政党、国家和政府间关系的复合概念与功能的多样扩展,人民主体地位基于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全过程人民民主而获得的制度保障,人民主体力量基于执政党力量对人民力量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力量有机统合的合力生成,人民主体价值基于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上”与人民“过上好日子”的“一体两面”式双重建构,四者共同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塑造了内蕴新型主体功能、新型主体制度、新型主体力量与新型主体价值于一体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通过用“使命型政党”统合“制度”、“人”与“治理”的方式,锻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理性力量,开创了“人民主体论”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30.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植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文明,形成并发展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历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政治创造。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不同于“一党制”,也不同于“两党制”和“多党制”,它是对人类政党制度文明成果的“扬弃”,彰显出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显著优势。理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可以从结构、机制和效能三个方面把握。从结构层面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建构了新型政党与政权、政党与政党、政党与社会的关系,构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各民主党派参政”“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新型结构关系;从机制层面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内在地包含了利益表达机制、政党协商机制、决策施策机制和民主监督机制;从效能层面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内在地包含了共识达成效能、优化决策效能、高效执行效能、维护稳定效能。结构、机制和效能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彰显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