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46篇
劳动科学   11篇
民族学   22篇
人才学   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02篇
理论方法论   58篇
综合类   270篇
社会学   144篇
统计学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23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71.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其造成的影响比我们预期的更为强烈和迅速,极端天气和气候灾害愈加凸显,2021年7月我国河南发生特大暴雨事件;12月,美国中部6个州罕见的遭遇至少30场龙卷风袭击;2022年1月,位于南太平洋的岛国汤加发生了21世纪以来最强烈的火山喷发事件;2022年2月大西洋强风暴"尤尼斯"侵袭欧洲.这些极端的自...  相似文献   
772.
《领导决策信息》2014,(29):10-11
正今年是福建55位厂长经理呼吁为企业"松绑"放权30周年。5月18日,福建30位企业家致信习近平总书记,以《敢于担当勇于作为》为题,就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加快企业改革发展建言倡议。近日,习近平给福建30位企业家回信,希望广大企业家继续发扬"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闯劲,促进联合发展,实现互利共赢,为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更大作用。三伏天,给气温超过30摄氏度的南方灾区送棉被,当琼粤桂滇等省(区)正在和台风"威马  相似文献   
773.
以传统行政程序法理论为分析工具,防灾减灾救灾行政程序重点是规划程序、信息公开程序、说明理由程序,三方面有不同的紧急行政权的规制程序,防灾减灾救灾紧急行政应当符合最低限度的程序正义标准。  相似文献   
774.
以在全球蔓延的SARS灾害为例,研究了这场来势凶猛的突发危机事件对中国及北京城市安全所产生的威胁。特别从现代化城市规划设计、综合管理等方面,分析了SARS给城市安全留下的教训及启示。  相似文献   
775.
试论周恩来的减灾防灾救灾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恩来一直把减灾防灾救灾看成是治国安邦、顺利地进行经济建设的一个关键问题.他不仅经常不避危险、亲临救灾抗灾第一线,而且亲自领导救灾防灾抗灾工作,形成了一系列可持续的减灾防灾救灾思想.他不仅探究灾害的自然原因、客观原因,而且分析了灾害的政治原因、主观人为因素.他不仅要求加强对减灾防灾救灾的领导,而且要求改善领导.他既重视防灾、救灾长期坚持的恒心,也重视多难兴邦的信心.周恩来的减灾防灾救灾思想周到而深刻、丰富而全面,不仅对建立中国减灾学,而且对指导近年的减灾防灾救灾工作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76.
秦凯 《天府新论》2009,(2):59-62
我国是世界上发生自然灾害较多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洪涝、干旱、台风、冰雹、雷电、高温热浪、沙尘暴、地震、地质灾害、风暴潮、赤潮、森林草原火灾和植物森林病虫害等灾害在我国都有发生.研究和完善应对自然灾害的财税政策体系,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在防灾救灾中的作用,对我国这样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77.
778.
语言减灾是指及时恰当地通过运用语言来减少灾害所造成的损失的过程。在众多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措施当中,除了抢救生命、消除隐患之外,语言也是一个重要的减灾途径。语言减灾是通事所需和通心所需。不同话语主体的语言有不同的减灾效应:责任机构的回应文袒露真诚,专家的权威语普及实情,逆行者的请战辞彰显担当,民众的暖心话抒发共情。语言在突发公共事件中迸发出积极正向的强大力量,有效地完成了应急工作,有效地达到了减灾消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779.
张璐 《理论界》2023,(3):66-73
灾害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我国拥有悠久的灾害治理史,到清中期已形成较为完备的灾害治理体系,具备较为强大的灾害治理能力。救灾法制是灾害治理的法律保障,覆盖防灾备灾、报灾勘灾、赈济措施和灾后重建等灾害治理全部流程,还涉及信息传递、官员管理和监督等灾害治理重要内容。学界对于救灾法制的研究集中于内在视角,重在分析法律体系、条文和解释,缺乏考察法律社会语境、执行运作与实践效果等外在视角研究。将磁州地震赈灾过程置于国家治理视域下,从制度体系及执行的角度加以观察,可以发现完善的救灾法律制度和官员较强的制度执行力是清前中期灾害治理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