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89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本文从下列四方面研究了《国语》《国策》二书中的疑问句:(一)用单词帮助发问的句子:指明二书是用哪些疑问词进行发问的,论证了各个疑问词的使用规律,并比较了二书疑问词的异同。(二)用结构帮助发问的句子:证明二书是用哪些结构进行发问的。(三)疑问句分类:二书疑问句可分为是非问、选择问、正反问、委婉问、反问五种。(四)怎样正确标点疑问句  相似文献   
72.
英汉语互译中数词的对应问题及其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英汉语互译中,数词的对应和翻译方式体现了英汉两种民族的历史背景、文化发展、语言习惯的差异和某些共性。本文从英汉语数词对应、含有数词的特殊名称和词组的翻译、含有数词的习语翻译三个方面,以实例来探讨翻译数词时所考虑的文化、语言因素,以及探讨数词的具体翻译技巧,使数词的翻译既传神达意又能体现原文的文体文采。  相似文献   
73.
数词三论     
本文分三部分对数词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对量度的载体重新进行了概括。第二部分对数词的类型做了一定的分析和总结。第三部分对数词的一些非典型形式作了较具体地说明  相似文献   
74.
"多半"先由述宾短语词汇化为数词,后又进一步语法化为语气副词。由于处于主语这一句法位置、使用频率不断升高,大约在元代述宾短语"多半"由陈述转向指称,被重新分析为数词。在处于状语这一句法位置、较强的主观性、较高的使用频率等诸多因素的推动下,数词"多半"的语义逐渐泛化,由描述客观物理量扩展到表示说话人主观的推测,到明代语法化为表推测的语气副词。隐喻与重新分析是"多半"语法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75.
楼志新  张菊娥 《云梦学刊》2002,23(2):101-103
成语中带数词的现象比较普遍。带数词的成语虽然其存现方式和结构关系有所不同,但从语汇角度看其语用功能主要有实指、虚指、泛指和无义四种情况;从修辞角度看,成语中数词的修辞方式主要有比喻、夸张、惜代、反复等类型。  相似文献   
76.
数词是使用广泛的一类词,对它的认识分歧也比较大。以三本较流行的《现代汉语》教材对 于数词的论述为例,先分析了它们的分歧及其原因,进而严格区分了表 数法和数词的不同,并分析了哪些是数词,以及数词的类别。以期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分 辨表达法和用词、词与非词的划界等。  相似文献   
77.
李白诗歌中存在大量数词数词的翻译因此成为李白诗歌翻译的一个重要内容。文章将李白诗歌中数词的入诗形式依其结构分为六类,分析许渊冲对李白诗歌中数词的翻译处理方法,总结各翻译方法的具体运用情境,并归纳出英汉翻译中制约数词翻译处理的六个因素。  相似文献   
78.
数词语言蕴涵着一定的社会文化意义,这种文化意义是人们在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某种思想或观点的象征或表现。数字语言的运用反映出一个民族由文化积淀而形成的语言心理。针对中周汉民族偏爱三的习俗,从中国汉民族传统文化的视角探寻数词“三”在东方语言内部蕴涵着的丰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9.
数词是使用广泛的一类词,对它的认识分歧也比较大。以三本较流行的《现代汉语》教材对于数词的论述为例,先分析了它们的分歧及其原因,进而严格区分了表数法和数词的不同,并分析了哪些是数词,以及数词的类别。以期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分辨表达法和用词、词与非词的划界等。  相似文献   
80.
论《金瓶梅词话》的数词成语与熟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瓶梅词话》中,有用数词构成的成语和熟语,按照数词同其他词类的组合情况,我们将其归纳整理为六类20种格式。从中我们不仅看出它对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对现代汉语的传承,凸显了它的近代汉语特色,更体现出对汉语语法史研究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