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82篇 |
免费 | 24篇 |
国内免费 | 1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85篇 |
劳动科学 | 23篇 |
民族学 | 153篇 |
人才学 | 57篇 |
人口学 | 7篇 |
丛书文集 | 433篇 |
理论方法论 | 86篇 |
综合类 | 1243篇 |
社会学 | 259篇 |
统计学 | 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24篇 |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37篇 |
2020年 | 36篇 |
2019年 | 35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23篇 |
2016年 | 33篇 |
2015年 | 104篇 |
2014年 | 228篇 |
2013年 | 163篇 |
2012年 | 227篇 |
2011年 | 238篇 |
2010年 | 223篇 |
2009年 | 193篇 |
2008年 | 240篇 |
2007年 | 206篇 |
2006年 | 120篇 |
2005年 | 119篇 |
2004年 | 76篇 |
2003年 | 70篇 |
2002年 | 74篇 |
2001年 | 60篇 |
2000年 | 53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109
中文题名(宋体四号字加粗)作者姓名(楷体五号字)(单位名称,所在城市,邮政编码)(楷体五号字)(黑体五号字):摘要文字用楷体五号字。关键词(黑体£?号字):关键词文字用楷体五号字,分号";"分隔。中图分类号: 相似文献
22.
刘醒龙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
正每个人毕其一生,总会有几件极为在意的事情。作家也是如此,尽管写作无数,真正让其内心无法割舍、时常牵挂的作品,或许只有那么几部,至于其他,写了也就写了,是非好歹任由他人说去。而这几部则不同,在我这里《圣天门口》就是这样的作品。哪怕出版多年了,也还会有许多无法释怀的挂念。《圣天门口》的写作始于1999年10月,成稿于2005年元月,其间三易其稿,写了又废弃的文字约20万字。刚开始写时,女儿还没有出世,到写作后期,女儿已经能够依在我的怀里,大声念着电脑屏幕上我 相似文献
23.
江昊杰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35-139
生活在以“半开放半封闭”为鲜明时代特点之清末——民国初年的林纾,以其不懂外语而与其他译家共同承担翻译任务,并采用“大胆”的翻译策略而一直以备受争议的身份存在于译界与读者视域之内。不懂外语,便无译者主体性吗?采用“大胆”翻译策略,皆因译者受制于主流“意识形态”与“诗学”的双轭制衡而体现译者的“伪主体性”吗?身为译者,林纾所体现的译者主体性以“一仆二主”(译者从属于原作者与读者)为前提,或以实现译者主体性与作者主体性及读者主体性“良性沟通”为体现吗?上述问题,对于研究时局发生鲜明、剧烈动荡的清末——民国初年间“开放与封闭双氛围”下之翻译主体间性具有积极意义。为更深入研究清末——民国初年这一开放与封闭双氛围下的翻译主体间性,文章立足于清末——民国初年这一超文本语境变量,以林纾及其译本《黑奴吁天录》为例对翻译主体间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4.
25.
李秀莲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商周时期,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及“天命”观对文字典籍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尤为深远。一方面,促进了文字的系统成熟;另一方面,又推动了典册的形成与积累。 相似文献
26.
赵平安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0(1)
战国文字中的“(耸)”字来源于甲骨文中的“(蜉)”、“(喾)”.此字在甲骨文中主要有两种用法:一是作为副词“尚”,用在动词前,表示事情的继续或残存的状态;二是和“日”字联合使用,构成表示时间概念的专用语“晌日”,指“中日”之前的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27.
28.
长期从事图书信息工作,对图书信息相对集中的版本记录页(又称版权页)自然十分关注。查看国内出版社的众多图书,发现尽管版本记录信息很丰富,却很少能发现完全遵照国家标准规范制作的例子。以下归结对比有关国家标准找出的国内图书版本记录页存在的共性问题,期望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29.
在新媒介文化时代中,图像文化狂欢之下语言的式微,使当代文学文本创作处于前所未有的边缘化处境。当代文学的发展态势也主要体现为图像与文字的博弈,其深层实质乃是直观与自由的较量。图像文本与文字文本不同的美学特征,则充分说明和预示着当代文学创作的发展态势,即其现时的边缘化生存境遇与未来的多元化渗透中的品质型发展趋势。当代文学创作的生存危机只是暂时的,图像文化不会成为文学的终结者。 相似文献
30.
文章提出改造人类学家罗伯特.雷德菲尔德(Robert Redfield)的大传统和小传统(Great tradition andlittle tradition)概念,按照符号学分类指标重审中国文化传统,把汉字编码的书面传统作为小传统,把前文字时代以来的神话思维视为大传统。提示生活在文字编码小传统中的当代人,如何利用现代新知识所提供的多重证据,如先于汉字出现的玉器符号,超越文字符号的遮蔽和局限,洞悉大传统的奥妙。新兴的文化人类学和民俗学倡导实地考察的田野作业,打开突破小传统拘限的知识新格局。九百万平方公里的山河大地可当做大书来解读。从司马迁写《五帝本纪》的经验可知,对于读万卷书的知识人,行万里路的民间调研功夫,是摆脱小传统书本主义限制,洞悉大传统的关键。从方法论上归纳,可将新出土的文字作为二重证据,将文献之外的田野调查的口传活态文化传承作为三重证据,将出土的实物和图像等非文字符号视为四重证据。以四重证据法重新探寻文化大传统,获得超越前代的人文创新方法和认识境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