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041篇 |
免费 | 482篇 |
国内免费 | 12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10篇 |
劳动科学 | 19篇 |
民族学 | 432篇 |
人才学 | 327篇 |
人口学 | 7篇 |
丛书文集 | 6657篇 |
理论方法论 | 1046篇 |
综合类 | 13361篇 |
社会学 | 1429篇 |
统计学 | 5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0篇 |
2023年 | 291篇 |
2022年 | 339篇 |
2021年 | 423篇 |
2020年 | 456篇 |
2019年 | 405篇 |
2018年 | 192篇 |
2017年 | 300篇 |
2016年 | 362篇 |
2015年 | 668篇 |
2014年 | 1469篇 |
2013年 | 1365篇 |
2012年 | 1590篇 |
2011年 | 2210篇 |
2010年 | 2033篇 |
2009年 | 1525篇 |
2008年 | 1624篇 |
2007年 | 1407篇 |
2006年 | 1221篇 |
2005年 | 1053篇 |
2004年 | 957篇 |
2003年 | 911篇 |
2002年 | 808篇 |
2001年 | 630篇 |
2000年 | 497篇 |
1999年 | 245篇 |
1998年 | 152篇 |
1997年 | 138篇 |
1996年 | 96篇 |
1995年 | 61篇 |
1994年 | 51篇 |
1993年 | 41篇 |
1992年 | 22篇 |
1991年 | 21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周晓琳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51-53
研究中国古代城市文学的文学史意义在于,从空间视角重新认识和研究古代文学,充分发掘和利用长期以来被忽略的城市文学资源。有助于建构起时空并置、更加完整和系统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此外,研究中国古代城市文学还可以为当代文学史研究提供一个广阔的历史视野与意蕴深厚的历史文本。 相似文献
12.
邓志文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172-174
在文学创作活动中,主客体是双向逆反建构的关系,在主体走向客体的同时,客体也走向主体。主体走向客体实际上是一种审美的过程,这可以从三个方面去阐释:文学写作首先要求作者有很强的审美感受能力;文学写作活动关注的是客体的审美属性;审美属性使文学写作中的客体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色彩。 相似文献
13.
刘涛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3):63-67
南朝时期盛行骈文,文士在创作骈文的过程中往往借鉴辞赋的创作手法,致使骈文呈现出明显的赋化倾向.具体来说,这种赋化倾向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直接将辞赋的典型创作手法运用到骈文创作中;二是讲究工整的排偶,推动骈文走向成熟.此外,文中用韵以及文末杂用骚体句式也是受辞赋创作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4.
傅瑛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3):116-118
当代民谣的创造与传播是近年来中国文坛上一个十分值得注意的文学现象。当代民谣与传统民谣相比,具有更为强烈的政治色彩,构成当代中国与官方语言同时存在的另一种历史言说。当代民谣在继承传统民谣伸缩自如、整齐活泼、押韵和谐、易诵易记等特点的基础上,更注重典型形象的捕捉描绘,情节的构思设计,语言的提炼加工,达到了前所未有艺术水准,以它独有的机智与幽默,令人感受着寓深于浅、寄怒于乐的特有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80后老师,90后学生,他们是简单的师生关系,却共同演绎着不一样的校园故事和教育话题。我担任北京联大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04级2班班主任,班里的学生从大四开始,在北京市多所中小学实习;我对80后与90后独特的师生关系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6.
西方二十世纪初发生的表现主义创作思潮传入中国后,在文学领域具有了一定的中国色彩,相应的表现主义文学意义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本文试图大致的描述出在那几个方面二者产生了差异。 相似文献
17.
陈方竞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5):84-89
穆木天思想和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现象,其核心体现了与“边缘文化”相联系的左翼文学的精神特征,与30年代左翼文学的灵魂——鲁迅有着一致的精神趋向。以鲁迅为代表的左翼文学体现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锋性”,在这个问题上,穆木天的文艺思想既有重要的价值,又存在着局限性,这种局限是与他的“日本体验”内在相关的。 相似文献
18.
精神分析学在我国新时期的运作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学术文化界对这一学说有了一个比较清醒的、全面的认识 ;二是对其在我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影响进行了较为认真的研究以及对比分析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有关论述 ;三是将其运用于文学创作之中 ,出现了许多促人思索的新景观 相似文献
19.
张鹏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28(2):11-16
文学空间来源于生活空间,文学空间是生活空间的变型、转化和升华。生活空间要转化成文学空间必须经过作家的遴选、厘定和创造并且包蕴着作家的审美观、世界观和人文观。"空间理论"立足于从生活空间向文学空间的过渡,充分发掘作家的空间想象方式及其表现手段,探讨作家内心世界的外化规律和价值取舍。 相似文献
20.
马立新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3(3):15-19
20世纪中国文学是伴随着20世纪中国社会的思想革命、政治革命、经济革命和文化革命,承接着具有两千多年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古典文学传统发展起来的。由于这些现代革命的不彻底性,中国文化和文学中的古典审美思想和美学诉求并没有得到根本改造,而作为新的审美诉求的现代性质素始终没有得到健康持续的培育,这使得20世纪中国文学呈现出较浓的载道性、外向功利性和正剧色彩三大古典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