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66篇
  免费   758篇
  国内免费   137篇
管理学   1864篇
劳动科学   105篇
民族学   492篇
人才学   401篇
人口学   117篇
丛书文集   8587篇
理论方法论   1441篇
综合类   16103篇
社会学   2013篇
统计学   338篇
  2024年   210篇
  2023年   629篇
  2022年   494篇
  2021年   578篇
  2020年   540篇
  2019年   554篇
  2018年   290篇
  2017年   490篇
  2016年   638篇
  2015年   1022篇
  2014年   2322篇
  2013年   2016篇
  2012年   2231篇
  2011年   3002篇
  2010年   2612篇
  2009年   1958篇
  2008年   1988篇
  2007年   1713篇
  2006年   1476篇
  2005年   1305篇
  2004年   1146篇
  2003年   1066篇
  2002年   922篇
  2001年   738篇
  2000年   582篇
  1999年   291篇
  1998年   179篇
  1997年   158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01.
902.
明清时期是贺兰山主题诗词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政治环境、文教事业等地缘因素的共同构建下,诗词作品中的贺兰山突破以往单一的政治地缘形象而呈现出丰富多元的书写维度。一是地理空间维度,以山峦景致咏江山之胜,以贺兰晴雪为代表的景致呈现出书写群体对边地宁夏从疏离到欣赏的情感转向。二是文化空间维度,以塔林佛寺文庙反映儒释道三教相交融的文化氛围。三是心理空间维度,以历史遗迹抒怀古思今之情。明清贺兰山主题诗词的重要研究价值在于贺兰山文学景观的审美形象和文化内涵的变迁过程就是其逐渐与中原文化不断建立联结关系的过程,也见证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演进轨迹。  相似文献   
903.
随着全球进入碳中和时代,世界能源体系正在发生绿色变革。加速能源转型是新时代海合会国家迎合全球能源需求、履行减碳承诺、构建低碳经济、塑造现代国家的必要选择。立足资源优势和发展利益,海合会国家追求能源融合转型,即促进各种能源资源的融合开发,包括油气产业的低碳转型、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氢能开发。近年来,它们在行动上取得了一定进展:“油气+CCUS”等措施快速落地;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大幅增长,但高碳的发电结构并未改变;多个氢能项目启动建设。能源融合转型面临部分国家缺乏转型决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足、开发模式比较单一、能源补贴抑制投资、技术实力有待增强等严峻挑战。中国是海合会国家能源转型的重要合作伙伴,可开拓双边和多边能源合作新领域,与区域国家共建碳中和时代的能源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904.
郁达夫的小说在叙事结构上相对于中国传统小说的情节结构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展现,这是一种以心理情绪为特征的叙事结构。郁达夫小说在叙事结构方面呈现出现代化特征,这对中国新文学的进程具有启动作用。对郁达夫小说叙事结构的研究、分析,在叙事理论探讨层面上是具有启迪意义的。  相似文献   
905.
毛晖  王一帆  张佳楠 《创新》2023,(3):53-66
推进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从生产流程绿色化、绿色生产高度化与产业结构合理化三个维度,采用熵值法构建评价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的综合性指标,并运用2009—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探讨不同环境规制政策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和投资型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费用型环境规制与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存在“U”形的非线性关系。因此,建议从完善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制度,保持合理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规模,优化环保税体系等方面推动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  相似文献   
906.
付骁 《创新》2023,(2):95-103
美学作为产生于西方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传到中国后在原理层面发生了诸多变异。在中国文论这个特殊的变异场,美学原理的变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审美对象由造型艺术拓展到文学;第二,审美经验的基本范畴从移情变异为情感;第三,审美功能取代以审美态度为核心的审美本质的探讨。变异的实质是既有原理无法解释新的材料,中国学者不得不对原有的知识内容进行更新,这是有理论贡献的学术创新。变异后的美学原理有效填补了过往的研究空白,能够涵盖更多门类的艺术。  相似文献   
907.
体大虑周的《文心雕龙》广泛论及了魏晋以来的作家、作品,而唯独对六朝文学中地位甚高、影响至远的《世说新语》只字未提,究其原因,我想主要还是刘勰的文学观造成的:原道、征圣、宗经而崇尚雅正,不满谐隐、杂说;崇儒为主,兼修佛道,反对玄谈;萧统文学集团的参照;重古略今,不论近世。  相似文献   
908.
从生产实践的角度考察文学艺术,把文学活动看作社会生产的一种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审美创造和社会生产的文学生产受到艺术规律和商品经济规律的双重制约。在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学生产的审美价值和商品价值既可以实现长远和全局的统一,也可以实现即时和具体的统一。  相似文献   
909.
凌新 《江汉论坛》2006,(11):85-88
中国从1978年推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一改过去那种被动纳入全球化的方式,开始以一种积极的姿态主动地参与到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来,不仅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政府,特别是各级地方政府以提供公共服务为目标的政府转型,进而导致中国地方政府职能的全新定位。  相似文献   
910.
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中,湘西是一个被众多作家一再书写到的地域性乡土。湘西书写,是指以湘西为表现背景,展示20世纪中国人在湘西乡土中的生活习俗、情感方式、价值判断和生存形态,以及书写者本身在这种书写过程中所体现出对湘西的认识、期待、回忆和想象。湘西书写可分为“诗意化”与“审美化”的湘西书写、“写实”与“批判”的湘西书写、“左翼”与“革命”的湘西书写、“传奇”的湘西书写四种形态。这是由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从诸如反现代与反都市、追求现代化、追求左翼与革命、追求形而上的终极与民间狂欢的立场和角度将自己对湘西的记忆、想象、感受和期盼文学化的结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