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54篇
  免费   260篇
  国内免费   52篇
管理学   979篇
劳动科学   45篇
民族学   284篇
人才学   135篇
人口学   109篇
丛书文集   2907篇
理论方法论   662篇
综合类   4924篇
社会学   688篇
统计学   133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177篇
  2023年   366篇
  2022年   296篇
  2021年   341篇
  2020年   326篇
  2019年   259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71篇
  2016年   227篇
  2015年   373篇
  2014年   805篇
  2013年   773篇
  2012年   629篇
  2011年   705篇
  2010年   645篇
  2009年   687篇
  2008年   908篇
  2007年   577篇
  2006年   497篇
  2005年   466篇
  2004年   329篇
  2003年   326篇
  2002年   266篇
  2001年   212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汤晓燕 《浙江学刊》2020,(5):171-180
法国中世纪女作家克里斯蒂娜·德·皮桑历来被视为欧洲中世纪杰出女诗人和女性主义先驱,英美学界有专门的"皮桑学"。然而在其生活时代,皮桑却是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思想家广受关注,她的政治思想带有浓厚的时代特征与个人特色。皮桑认为,若要从根源上解决因王权衰落与大贵族纷争所引起的战乱,使王国恢复和平与秩序,社会的各个阶层须各司其职,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协作机制,保持社会机体的活力与健康,以此构建和谐有序的"政治身体";同时,女性群体具有"政治身体"不可或缺的特有德性,亦与公共利益紧密联系,故应在构建"政治身体"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2.
伊斯兰教在伊斯兰文明中占有支配性的地位,伊斯兰文明具有政教合一、复古倾向、文化统一性以及因强大的适应能力导致的多样性和区域化倾向等文化特点。对于中国穆斯林中的回族而言,文化自觉包括对中华文明和儒家文化的研究,对伊斯兰文明的研究,以及对西方文明的研究。对于伊斯兰文明的研究,特别需要关注伊斯兰文明的网络结构以及伊斯兰文明对于当代社会的适应性。文化自觉的意识源自危机和危机感。近代以来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所面临的生存危机,必须从文明内部寻找原因,并从内部和外部全方位寻找解决的办法。在这一过程中,中华文明的文化自觉可以从中国伊斯兰文化和域外伊斯兰文化中受益。  相似文献   
43.
李肖  朱晨  杨丽然 《创新》2007,1(1):115-118
文化即人化,它是人类所创造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文明是文化的结晶,是文化主体对人类文化中野蛮性、愚昧性不断扬弃的结果,是人类有目的、有选择地过滤人类文化、形成合理文化内核的过程。中国当前的政治文明建设,需要走出“精华”和“糟粕”的简单二分的误区,用外来文化中国化、传统文化现代化,来开辟中国文化发展之路。弱化暴力色彩,强化仁政效应,构建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44.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了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保护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我国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在这一过程中,强有力的制度保障、绿色环保的生产模式以及正确的生态文明意识,对于我们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5.
46.
《社科纵横》2019,(11):10-14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要的就是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问题,深化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7.
生态文明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形态。生态文明理论话语存在着以生态中心论为基础的"深绿"思潮、以现代人类中心论为基础的"浅绿"思潮和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红绿"思潮。"深绿"和"浅绿"思潮由于脱离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的维度,单纯从抽象的生态价值观的维度探讨生态危机的根源与解决途径,客观上推卸了资本对全球生态治理应尽的责任,是一种"西方中心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话语";红绿"思潮把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看作生态危机的根源,强调只有建立生态社会主义或市场社会主义,才能解决生态危机,是一种"非西方中心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话语。从生态文明理论研究范式看,存在着"深绿"思潮和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后现代研究范式"、浅绿"思潮的现代主义研究范式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范式。建构中国生态文明理论话语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范式,秉承"环境正义"的价值取向,维护中国的发展权和环境权,既作为一种发展观指导中国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又作为一种境界论以促进全球生态治理。  相似文献   
48.
新时代生态文明观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最新理论成果,同时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揭示了马克思生态文明观的本质要求,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系统哲学的科学方法,坚持可持续发展和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价值导向,实现了认识论、重点论和实践论的有机统一。展现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论断和新要求,中国奉行的生命共同体思想正在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追求,为世界的发展和人类的未来指明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49.
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不断探求文明并谋求发展进步的历史。伴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迅猛推进,当今世界遭遇严峻的生态难题与文明发展“困境”。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生态文明成为21世纪人类共同的价值选择和人类文明“新形态”,不仅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相依共存、和谐共赢、良性循环、全面发展与持续繁荣的社会文明状态,而且是涉及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变革的文化伦理样态,彰显出特有的伦理自觉性、生态持续性、整体有机性与和谐共生性。生态文明不仅是人类对工业文明的批判继承与生态化的反思和超越,也是拯救自然并拯救人类自身的伦理启蒙和生态觉悟。  相似文献   
50.
兼善天下、担当作为的中国共产党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创新文明理论,在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吸收借鉴中华优秀文化资源、总结中国共产党文明交往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回应国际社会发展提出的现实诉求,深刻阐述文明的本质属性、剖析文明交往应遵循的原则、探寻文明发展动力,批判并超越旧的西方文明观。习近平关于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论述凝聚起世界文明发展的共识,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