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46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7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11.
文类界限的辩证特征与文学理论的诸多维度息息相关。文类界限与文学接受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作品归属文类的确定是文学接受顺利完成的首要条件之一;文学接受者内化的文类传统对文学接受会形成良性的审美张力场,有助于增强审美感受;文学接受对文类界限的特征具有某种程度的决定作用。文类界限与文学批评的关系表现为:清醒的文类意识是开展有效文学批评的必然要求;文类界限决定着文学批评结论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的张力关系;文类界限的态度取决于文学批评的实际目的。以文律曲的积极意义在于它亲自实践并成功演示了文类界限不离的一面,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样例之一;同时,以文律曲对文类界限的态度及其对戏曲创作、审美等方面的不利影响也必须要进行认真批判。  相似文献   
112.
裘白莲  占慧芳 《琼州学院学报》2011,18(6):115-116,114
本文旨在对翻译批评理论做一个梳理,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3.
以全球性语境下的比较诗学意识和拓展维度为参照,从基础“文类”和“相对主义”的视角看,厄尔·迈纳对比较诗学的阐释无疑便另具深刻意蕴.它势必对当下比较诗学研究建构体系中的得与失视境的探寻提供突破性的认识、借鉴和有益的启示。揭示此点的同时,旨在透过厄尔·迈纳对“文类”与“相对主义”两大概念进行暗合性的梳理、阐释和涵括。激发当下的中西比较诗学理论的汇通性拓展和开放性观照,显然对比较诗学的未来探讨有着重大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14.
"文学性蔓延"导致的非文学向文学转化现象,其关键在于"类型内转",从而实现了非文学作品向文学作品身份变异.其中,文类意识在具体作品中的显现是一个非常复杂多变的现象,其类型归属受多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115.
后现代主义与"跨文类写作"现象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类写作现象在内涵理解上存在分歧,主要包括三种观点:文类"陪衬"观、文备众体观、复数归类观.在批判和反思这三种内涵分歧基础上,通过文类与后现代主义两者之间逻辑的和历史的互动关系演绎,我们认为:跨文类写作是后现代主义的文本策略,是后现代主义所选取的文学理论主张之一,是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品质在文学创作上的理想反映.  相似文献   
116.
陈启兵 《办公室业务》2001,(1):25-26,24
<正> 除了日常生活中写作的收据、借据、会议记录等简单文体外,其余的任何一种文体,都应当引人入胜、扣人心弦,使阅读者达到爱不释手、回味无穷的境地,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公文类文体。本文作者根据自身近20年来的写作感知:公文写作中的点子和例子尤为重要,运用好了,写出的公文定能靓丽耀目、美不胜收。 一、点子的提炼 与小说、散文等类文学作品相比,公文不必注重故事情节、人物塑造、个性刻划、意境词藻、情感节奏等方  相似文献   
117.
比较诗学理所当然是一门内容广博的学科。对这门学科研究的任何努力都免不了要求研究者能够对众多方面作出高深的阐释。本文评论的是比较诗学所阐释的两点:即作者对令人满意的概念和实实在在的比较与以建立在详实史料基础上的诗学( 文学理论) 。文章所遵循的先后次序,是根据三种文类从概念上和历史发展上可以推导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8.
詹姆逊是美国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和文化批评家.作为建构马克思主义文学阐释学的一种尝试,他对当代西方文类批评所面临的困境进行了深入思考,肯定文类批评在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的地位,探讨了文类演进历史中的"形式的积淀"与"文类的不连续"问题,重新审视了文类与社会历史语境的关系,指出辩证批评有助于当代西方文类批评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19.
新诗诗体建设散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新诗诗体建设,"重建诗体"中"重建"二字并不确切,容易引起误解,新诗诗体建设不是古体诗的再现,也不是现有诗体推倒重来,目前尚提不出一个理想方案,不必在这方面去限制诗人,应在实践中自然形成或形不成.新诗应建立常规诗体,强化诗人的诗体意识及文体意识,通过改良方式来重建新诗.要重构一种历史诗学,据此讨论诗学文类内部现代化运动的复杂关系,重建"歌"与"诗"的关系建构.  相似文献   
120.
语:一种古老的文类——以言类之语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俞志慧 《文史哲》2007,(1):5-22
“语”是一种古老的文类,是古人知识、经验的结晶和为人处事的准则,其中蕴含着民族精神,充满了先民的经验和智慧,是当时人们的一般知识和共同的思想、话语资源。其体用特征是“明德”,这一体用特征是“语”区别于同期其他文类的身份证明。它大致可分为重在记言和重在叙事的两类,每类又表现为散见的或结集、成篇的两种。散见言类之“语”的文字标志是“语”、“言”、“谚”和部分“闻之”;结集成篇的言类之“语”则集中地保存在先秦迄两汉的文献中。探讨“语”这种文类的体用特征、存在形式、渊源与流变、思想史、学术史和文献学意义,藉此展现当时人们的一般知识和思想,尤其是春秋战国思想家的知识背景和思想平台,进而揭示在“语”的传播过程中若干文化现象的现代启示,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