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46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7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76 毫秒
51.
美国比较文学学者厄尔·迈纳的<比较诗学>建构的是跨文化的比较诗学理论体系.迈纳把重点放在原创诗学的阐发以及文类中介的建立上,在东西方文学文本的比较中自然升华了文学本质、特性以及功能的思考,因而体现着作者独特的入思方式.迈纳秉承着跨文化的视野,历史动态的诗学观念以及开放的襟怀,自由地畅游东西方的文学艺术领地,尽管如迈纳自己所说,这样做仅仅是一种尝试,但是已经在我们眼前展现了世界诗学的瑰丽景色,开阔了我们的思维与视野,给人以前所未有的启示.  相似文献   
52.
沿着刘勰的思路,将"以文为纲"的体系下延至散文的分类,可以梳理建构出古代散文形式的体系.首先是把握"文"作为一种基本组织原则的属性,然后考虑如何使用它来准确地区分历代散文的主要形式,勾勒出一个全面完整的体系.在最高层次上,可以把古代散文形式分为两大类,一为言外文形,一为言内文形."言外文形",即作者把注意力转向文章段落之间留白的空隙,借段落的跳跃来引导读者揣摩作品的言外之意,进而将看似无序的片段组合成一个绚丽的整体.而四种基本的"言内文形"先后兴起,分别是独步先秦两汉文的"字词重复文形"、风靡魏晋宋文的"双音词迭加文形"、近乎独占齐梁文的"骈对文形"、以及明清科举所独创的"重复骈对文形".言外和言内两种文形与叙述、描述、论述文类之间各有不同的关系.一个可信的文形体系必须是内文化的,即根植于中国自身的文学传统.文形系统的可用性,应该在教学和研究两个领域中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53.
王景科 《齐鲁学刊》2004,(5):141-143
散文文体研究的缺乏导致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散文理论研究的弱势状态。散文并不是一种严格意 义上的文体概念,它只是在文学实践过程中约定俗成的文类概念。失去了文体特征规范的散文,对其文类特征及 其内部各亚文学样式的研究,应成为眼下散文理论研究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4.
"五四"是现代小说的开端,她的发生发展与西方小说的引进介绍不可分,但她与传统文化、文学的联系更不容忽视.现代小说生成之中,其小说结构形态(文类)的形式背后,也联系着宇宙观、人伦精神、"士"阶层特征、"逍遥"人生的自由追求等诸多传统的内涵.最重要的是,现代小说家一方面自觉地对传统进行着创造性的转换,一方面在其创作中始终抹不去一种传统精神的保留.因而,她昭示了现代小说中国化的某些本体和核心命题,以及"五四"小说现代性究竟是如何再造传统和精神延续的.  相似文献   
55.
古典与反古典、传统与反传统、固守与革新之类的论争是欧洲文艺复兴与新古典主义时期文类理论的主旋律。文类发展观、界限观以及等级观是彼此具有逻辑相关性的有机统一体,大凡在发展观或界限观问题上的守旧派都是崇尚传统文类的高等级地位,而革新派又多倾向于认可新型文类的高等级地位。悲喜混杂剧、喜剧的存在合法性及其等级因此获得巨大改观。古今论争有助于还原古典主义文类理论的原貌,反思和冲击其权威地位,彰显出变化中的文类发展观、文类界限观以及文类等级观等新古典主义时期文类理论的特征,为西方诗学的发展、突破与转型,提供历史契机和理论准备。文艺复兴和新古典主义文类理论是由古典主义文类理论向现代文类理论发展、转型的重要序幕和必要过渡。  相似文献   
56.
57.
    
  相似文献   
58.
以改良的方式重建新诗的常规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新诗诗体建设,"重建诗体"中"重建"二字并不确切,容易引起误解,新诗诗体建设不是古体诗的再现,也不是现有诗体推倒重来,目前尚提不出一个理想方案,不必在这方面去限制诗人,应在实践中自然形成或形不成.新诗应建立常规诗体,强化诗人的诗体意识及文体意识,通过改良方式来重建新诗.要重构一种历史诗学,据此讨论诗学文类内部现代化运动的复杂关系,重建"歌"与"诗"的关系建构.  相似文献   
59.
《人民文学》把《宣传队》列在了"非虚构"的栏目下,表明了对该作品的一个最基本的理解:《宣传队》在文类上很难归类。想象与回忆、猜测与考据、情感的强势介入与退隐,《宣传队》的种种写作方式都表明:无论是作为虚构还是作为记实,《宣传队》在文类上都不"纯"。事实上,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林那北的文学创作总是游走在文类的边缘,尝试着叙述那些黑白不明、真假不清的经验。这些经验以福建尤其是福州为主要的空间领域,不少论述为此从地  相似文献   
60.
文学史上文类之间的关系千姿百态,文类等级是其中最为活跃的关系之一。中国古代戏曲的等级形成之由有:情之放肆说、身之低微说、生之晚起说;具体认同之路表现为:戏曲通过与诗文求同策略达到思齐之旨,而凭借与诗文求异策略达到出类之归。思齐式认同之路包括:正情论、同源论、更替论;出类式认同之路包括:作至难、乐至最、教至深。思齐式认同更多着眼于破,跟从色彩浓厚;出类式认同更多倾向于立,独立意识强烈。中国古代戏曲争取身份认同之举至少产生了三个不可忽视的消极后果:作至难说影响下的创作因素对戏曲繁荣的制约;身份认同推动了戏曲的诗文化或阅读化倾向;戏曲身份认同走向了反对反对者自身的自我否定之路,暴露出认同行为的两面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