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95篇
  免费   1773篇
  国内免费   232篇
管理学   7194篇
劳动科学   479篇
民族学   806篇
人才学   769篇
人口学   338篇
丛书文集   13159篇
理论方法论   2809篇
综合类   21779篇
社会学   2900篇
统计学   767篇
  2024年   619篇
  2023年   2423篇
  2022年   2024篇
  2021年   2747篇
  2020年   2250篇
  2019年   1652篇
  2018年   716篇
  2017年   1207篇
  2016年   1498篇
  2015年   2121篇
  2014年   3670篇
  2013年   2553篇
  2012年   3065篇
  2011年   3164篇
  2010年   2814篇
  2009年   3120篇
  2008年   3189篇
  2007年   2373篇
  2006年   2066篇
  2005年   1751篇
  2004年   1463篇
  2003年   1300篇
  2002年   1096篇
  2001年   855篇
  2000年   572篇
  1999年   242篇
  1998年   138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42.
政府治理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承载着维护市场运行秩序、优化宏观经济结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使命。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关涉到国家制度设计,也关涉到国家、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推进政府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努力做到坚持政府治理创新与秉承人民至上理念相统一,坚持政府科学决策与更好回应群众利益诉求相统一,坚持政府宏观调控与完善市场决定内生机制相统一,坚持政府法治建设与着力提升公务人员素质相统一,坚持政府考评优化与健全岗位责任追究制度相统一。  相似文献   
43.
信息社会背景下,可实现多途径、多工具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治理能力,学界在数据治理理论研究和"政务云""生态云""云长制"等方面均进行了探索创新,这种探索也奠定了管理学云计算模式的现实必要性。多元治理理论倡导下,专业技术团队和个人利用专业化的信息技术参与政府部门外包业务和服务的实践、互联网打造虚拟空间为创新技术参与政府治理实践搭台的探索,从"硬设施"到位、"强智慧"配套、"软环境"成熟三个角度为管理学云计算模式提供了现实可行性。建立在环境契合、技术成熟和治理能力尚需提升的背景下,管理学云计算一方面找寻与其逻辑自洽的现实实践模式、另一方面在思维、方法和路径方面赋予政府治理和组织管理以创新启示。  相似文献   
44.
系统分析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现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阐述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存在的系列问题。比如,产教融合层次浅,对人才需求定位模糊,缺乏对教师有效的培训,在面对经济新常态下逐渐显现的资源配置中愈发突出的市场的作用,等等。就高等院校应当如何改进产教融合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5.
民族互嵌社区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空间场域延展的实践形态,是对“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这一时代命题的现实阐释。现代城市社区功能的集聚和细化为民族互嵌的再造及重释提供了场域空间,由于民族互嵌社区具有公共性、聚合性和互动性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了立体化嵌套结构,催生出精准互嵌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愿景”:理论层面,要深刻把握民族互嵌社区精准治理的目标向度、方法向度、内容向度;实践层面,要精准识别民族互嵌社区的场域情境,以智能技术描绘民族互嵌过程的“全景图”和“晴雨表”,通过社区制度体系的精准供给,提升民族互嵌社区精准治理的效能。  相似文献   
46.
中共青海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科学提炼概括出的新青海精神是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新青海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支撑,是各族人民在新青海建设实践中迸发出的意志力量,充分体现了青海各族人民的独特气质和崇高品质。本文深入阐释剖析了新青海精神产生的渊源和内涵,并提出了新时代大力弘扬践行新青海精神的路径。  相似文献   
47.
清乾隆年间在新疆局部设乡约以协助官方治理基层社会,清末新疆设省后建制划一,将伯克裁改为乡约以期沟通官民。吐鲁番厅汉回乡约以多重身份参与司法活动,查验案情、调纷止争、出保具结以促进社会安定,但乡约因权责利不相符而使其在社会治理过程中缺乏稳定性及可靠性。清末吐鲁番厅乡约在司法活动中的多重角色及其参与词讼之裁断方式表明,新疆建省后努力在制度文教方面与中央王朝趋同,但限于自身社会文化环境与中原的差异性及清廷衰微之势,新疆制度革新之路实属艰难。实践表明新疆基层社会治理不能倚赖乡约而需大力推行文教以改善软环境,且边疆稳定仰赖中央的强盛。  相似文献   
48.
为了研究新冠肺炎疫情对全国省会城市客运航空网络的影响,基于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全国疫情数据,将疫情发展划分为常态化防控、轻微、严重三个阶段,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该时间段全国省会城市之间开行的客运航班数据展开分析.本文研究结果显示:(1)当网络中占据领导地位的省会城市暴发轻微疫情时,会提高周边拥有发达铁路网络的省会城市的网络影响力;然而,当前者暴发严重疫情时,全国各省会城市的网络影响力会全面下降;(2)当热点旅游省份暴发轻微疫情时,会提高远离疫情暴发地的其他旅游省份的省会城市的网络影响力;(3)一个城市的网络控制力越高,越说明其处在网络中的"中转瓶颈",随着疫情发展,在中东部地区按需新增临时短途航线可以有效破除网络中的"中转瓶颈".  相似文献   
49.
高等院校中的历史学专业受到学科性质和社会需求等方面的影响,毕业生就业的路径相对偏窄,而属于基础教育类别的历史教师逐渐成为"师范类"历史系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进而对广大"非师范类"院校历史专业的发展构成严峻挑战.公共史学课程的设置成为突破高等院校历史学科建设瓶颈的有效路径,不仅有助于提升历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协调理论教育与实践培养的逻辑关系,而且有利于拓宽历史系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促进专业建设与市场需求的良性循环.公共史学课程的建设要求高等院校重塑专业培养的目标定位,构建以市场和公众需求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结合国家教育部关于新时代"新文科"建设和实践课程发展的政策要求,利用综合性院校的学科多样化优势,注重历史学与经济学、考古学、文学、政治学等学科的内在联系,加强以服务公众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0.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将中国公共卫生与医疗体系隐藏的裂痕置于公众的视野当中。为有效弥合二者裂痕,推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法制化、常态化建设,论文首先从历史回顾的视角出发,运用比较分析的范式,对国内外公共卫生体系的历史沿革、现状进行对比,总结中国卫生系统发展过程中的内生性缺陷。在此基础上,以政府重治疗轻预防的逻辑价值判断为依据,对造成公共卫生与医疗体系裂痕的原因及影响进行深层次分析,从资源配置失衡、人才流失、公众健康素养淡化等方面对二者裂痕进行论述。最后,从"大卫生改革"的角度,从资源配置再平衡、人才结构优化和整体机制完善等方面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