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01篇
  免费   221篇
  国内免费   69篇
管理学   1053篇
劳动科学   71篇
民族学   172篇
人才学   308篇
人口学   57篇
丛书文集   2729篇
理论方法论   558篇
综合类   5861篇
社会学   1184篇
统计学   198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202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160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153篇
  2016年   187篇
  2015年   327篇
  2014年   793篇
  2013年   638篇
  2012年   785篇
  2011年   967篇
  2010年   934篇
  2009年   997篇
  2008年   1044篇
  2007年   763篇
  2006年   669篇
  2005年   596篇
  2004年   490篇
  2003年   402篇
  2002年   418篇
  2001年   386篇
  2000年   298篇
  1999年   161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周盈莹 《南方论刊》2007,(6):72-72,61
假新闻,是指不真实的"新闻"。是带有某种鲜活独家的意味、吸引受众关注,不具有大众传播价值的虚假信息。新闻,是对客观现实的报道,当新闻成为一种产业之后,新闻真实便逐渐产生异化。新闻报道的失真、失当不仅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对公众造成不良的精神辐射而且使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严重下降。2006年十大假新闻盘点,在"五胞胎"的报道中媒体对假新闻所持的暧昧态度,直接反映了新闻的异化。  相似文献   
22.
浅评海德格尔的技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海德格尔关于现代技术的根源、本质及技术与人类的历史命运的关系进行评价,指出了人类要全面审视技术,注意合理地运用技术,以克服技术给人类带来的消极后果,将技术的发展纳入人类稳定而长远发展的规程,从而掌握人类的命运.  相似文献   
23.
吕青  艾霞 《职业时空》2008,4(3):36-37
教育的本质是提高人的素质,人的素质核心就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亦显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迫切。教育学家杨叔子评价当代高等教育说:“过弱的文化熏陶,使学生人文素质不高;过窄的专业教育,使学生的学术视野不宽、学术基础不牢;过重的功利主义导向,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与基础训练不够,过强的共性制约,使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足。”而在当前的高等教育中要实施面面俱到的素质教育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取的。因此,寻找一个既能引起学生浓厚兴趣又能深刻影响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角度来进行有效的人文素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4.
本文主要阐述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及其方法与以往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所做的概括和方法的联系、区别和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25.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使人成其为人的过程。人性是自然性、社会性和精神性的有机统一,人的精神性是人成其为人的根本标志。从人和社会的需要出发,既赋予人从事社会生活的能力,也提升人的精神发展的水准,使人性在合乎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总体框架下,不断向更高层次和更加完美的程度攀升,这是高等教育的精神所在。以人性的自然性、社会性和精神性三个维度的综合作为哲学基础的高等教育,旨在促进人的精神世界发展、提升人的精神生活质量,最终目的在于使人学会同自己的精神打交道,学会用多种方式去养成精神,去丰富精神,去拓展精神。  相似文献   
26.
由于没有先弄清犯罪本质与犯罪本质特征的关系,故国内刑法学至今还在回避犯罪本质问题,对犯罪本质特征也没有提出令人信服的看法。从哲学的角度来看,犯罪本质是犯罪的内在规定性,决定着犯罪本质特征,而犯罪本质特征则是犯罪本质的外在体现;立于犯罪构成的内在联系及其结构和刑罚的目的与功能,犯罪本质应是犯罪人之于社会秩序的极端蔑视态度,而立于犯罪与一般违法行为的区别,犯罪本质特征应是应受刑罚惩罚性。  相似文献   
27.
大众文化作为现代都市社会或大众消费社会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它就像一张无法躲避的网,将人们的一切行为囊括其中。以至于大众传播媒介几乎完全受制于大众文化引导下的人们的欲求。并且由审美到审丑的一系列新闻现象的出现揭示出人们潜意识里的“本我”试图挣脱“自我”束缚的狂欢化的期盼。  相似文献   
28.
徐俐 《中外书摘》2006,(10):8-12
本文作者徐俐是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的资深新闻主播,在本文中,她以富有质感和表现力的文字,向读者讲述了她与《中国新闻》结缘的故事。  相似文献   
29.
陆棉 《南方论刊》2006,(6):36-37
一则好的电视新闻或报道,除了具有鲜明的主题和新闻价值外,如果在摄制上能体现强烈的现场感,那么它的播出效果便会身价培增,甚至还会引起“轰动效应”。现场感是新闻事件的客观现场在记者和观众心里引起的主观感受。现场感首先是记者深入新闻事件的现场,在采访、拍摄过程中产生  相似文献   
30.
生态美感是人类对一种新的审美对象的认识和欣赏,这种认识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是美感的更高级的层次;它是人类对自然界生命活力的认识和欣赏,是对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平等、和谐、共生的认识和欣赏,是对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和谐的认识和欣赏,是美感达到的一种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