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7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0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468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03篇
理论方法论   27篇
综合类   541篇
社会学   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立足中越民间文化场域,运用人类学的理论视野透视越南民族戏剧的起源与发展,可将越南戏剧的肇端追溯至古骆越族群文化,并在口述文化传统中得到守护和滋养。同时,中越两国民间戏曲的交流共生,是戏剧之民间性契合所释放出的鲜明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32.
自信而又包容、重农而又重商、顺势而又善变,是五色人在多种姓杂居互动过程中,依托相对优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发展起来的人文景观,并关联于当代社会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3.
东南亚华人与当地土著民族的族群关系是一个敏感而又复杂的问题 ,它不仅关系到东南亚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 ,而且也关系到华人在东南亚的生存和发展 ,还直接关系到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的关系。本文以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为例 ,从民族学的角度 ,探讨华人与当地土著民族的关系 ,分析西方人殖民东南亚时期与东南亚国家独立建国之后华人与土著民族关系的情形 ,阐明东南亚不同族群之间的冲突主要不是由于文化的差异引起的 ,而是族群文化差异被政治化和经济化所使然。  相似文献   
34.
在历史学与人类学之间--人类学学者访谈之二十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历史有多元的声音,因此,对历史文献的正确解读方法应该是"文本分析的方法".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有助于历史学家认识"历史"的真象.学者为了研究的需要,可以自行界定关键词汇的意义,并采用多重的田野方式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35.
澳门的“土生葡人”是澳门族群中最具特色的成分,其与澳门的历史关系最为密切,在澳门的族群地位最为独特。本文用族群的相关理论阐释澳门土生葡人的族群认同,既可以反映该族群的认同特征,又能体现族群认同理论的解释力。土生葡人的文化特征是其族群认同的基础要素,但土生葡人的族群认同更多地具有主观心理性。即使那些纯华裔血统的人,有的也自我认同为土生葡人,这是一种脱离了文化渊源的主观选择。族群认同与族群文化是互相关联的一对概念,二者在不同的场景下相互关联的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36.
宗族是广东客家应付环境的第一种有效组织形式 ,这个形式没有完结 ,村落是第二种有效组织形式 ;族群认同的实质为族群边界 ,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心理意识 (对客家人的起源、习俗、信仰的相同看法 )、共同的体质特征使客家人不容易丧失自己的文化边界 ;客家与其他族群、客家族群内部既有冲突 ,也有融合。冲突具有双重功能 ,它使客家人清晰地认识到己方与他方的族群边界 ,展现出客家的生存能力 ,融合则使他们以模糊族群边界的代价吸收外族群的先进文化发展了自己  相似文献   
37.
西藏小学双语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是基于作者在2003年在西藏几所小学进行社会调查,运用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搜集的部分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分类整理的。主旨是为了揭示:(1)在人类学、教育学领域梳理有关双语教育的普遍性理论;(2)当前西藏的双语教育状况;(3)老师、家长、学生和校长等群体对当前双语教育的观点和立场;(4)联系到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个人发展前景、民族文化保存和继承,藏汉语在学校教育中的如何界定和评估问题;(5)分析学生的社会和家庭两个宏、微观社会语言环境。在研究方法上采用了定量和定性两种方法,亦即文字采访记录和数据统计方法。  相似文献   
38.
本文从族群概念的争鸣入手,以两岸客家和台湾族群的建构为实例,阐释了族群——族群认同——族群建构论这一组密切相关的概念的内涵,在肯定族群建构论合理性的同时,也指出了在台湾族群建构过程中建构论被过分夸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9.
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鉴安东尼.史密斯的族群—象征主义理论,分别从神话、仪式两方面论述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的关系以及族群认同的变动,认为族群认同既是情感—象征的,也是工具—政治—经济的,我们应该看到它们之间的关联以及利益、竞争的分配和规则。  相似文献   
40.
广东客家是一个非常能够适应环境的民系 ,这种适应性最根本的内容就是他们发明和利用了许多有效的谋生方式从而使自己存活下来 ;广东客家农民参与进两个不同的系统 ,首先他们与所在区域内的生物群 (包括人 )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其次 ,他们与所在区域以外的地方的群体交换妇女和劳动 ,群体之间争取重新分配土地、人群重新分布 ,于是他们参与了一个地区系统。这两个系统不是互不相干的 ,各种有关的活动使它们结合在一起 ,而且调整了两个系统内部的关系和整体生物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