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2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0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469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07篇
理论方法论   27篇
综合类   541篇
社会学   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关于族群关系、民族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族群"与"民族"概念上存在着交叉关联.族群关系、民族关系都是一种社会关系,但社会关系不一定都构成民族关系,民族关系有时也不一定能够准确地表述特殊的社会关系,族群关系却可以化解民族关系表述的"潜在危机".族群关系、民族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关系具有多向性、非对称性和动态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42.
本文指出,将工业化、西方化作为现代化、全球化的内容和目标,是单向直线观的社会进化论发展的结果,有着明显的族群中心主义色彩,忽视了非西方国家与地方社会的文化因素。认为,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不应伴随着农村形态及生命力被瓦解,传统文化不应成为现代贫困的解释根源,现代化、全球化应摈弃以西方化、工业化模式为核心,而虑及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诸要素。同时,讨论了城市化中的族群文化重组与权利意识,以及多民族地方传统文化之现代化的多元类型。  相似文献   
43.
以广西大瑶山为例,运用定量方法对各个族群内部的异质性进行测量,以使人们能够大致地把握这些族群内部在某些客观特征方面的分化程度.分析族群内部异质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族群认同、族群边界的变迁.  相似文献   
44.
宗教信仰与族群边界--以保安族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回”原为一个以宗教来认同的族群集体。建国以后 ,国家承认了“回回”的民族身份 ,定名为回族 ,并依据斯大林民族定义进一步将原一律包含进“回回人”中的别具自身文化特点的一些群体识别为单独的少数民族 ,如保安族、东乡族和撒拉族。这样 ,在甘青宁地区穆斯林社会中又出现了一道新的社会边界———民族。那么 ,在当代社会生活中 ,在这个由宗教提供最主要的社会互动关联体系的社会中 ,人们如何区分群体 ?怎样确定群体之间的互动规则 ?基于宗教信仰差异的社会边界和国家认定的民族边界分别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 ?社会生活中真实的族群边界是什么 ?本文试图以保安族为例回答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45.
彝族社会中"尔普"形式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巫达 《民族研究》2004,(1):60-66
凉山彝族社会中的“尔普”(份子钱 )是一种礼物交换形式。对“尔普”的研究和分析 ,可有助于人们理解凉山彝族社会。“尔普”本来是维系彝族传统社会宗族内部亲属组织的纽带 ,由于文化变迁的原因 ,后来发展出了跨宗族的“尔普”新形式 ,又由于族群互动的原因 ,还产生了跨越族群的“尔普”形式。“尔普”形式的变迁是族群互动下的一种文化变迁形式 ,其动力来源于彝、汉两族的互动关系。彝族社会中“尔普”的变迁形式是人类学关于族群互动下的文化变迁理论的鲜活事例。  相似文献   
46.
回族是在中国历史上发展形成的一个民族群体,并对中国社会发生重大的影响。把民族与宗教信仰紧密联系在一起,是中国回族最突出的特点,也是最重要的特点。中国回族实际上是直接受到两种思想和两种文化的影响和教育。中国回族先民在融会贯通伊斯兰思想和儒家思想方面,有许多创新和独到之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理论和观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树立了不同思想和文化之间交流和对话的典范。今天,在新形势下,我们更应该发扬这种精神,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47.
对西方学界有关族群(ethnic group)释义的辨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从西方学界有关这一术语的部分定义入手,从中抽取其普遍的要素进行应用性的分析,将这一术语的含义和应用限定于人类社会"族类"共同体范畴,并通过图式化的说明,就西方国家释义和应用这一术语的情况进行了辨识,以期为该术语在"本土化"(族群)过程中如何理解其含义和怎样把握其应用的边界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背景.  相似文献   
48.
全球场景下的"族群"对话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变,先是列强的殖民性扩张,后是大国的数字化霸权、炮舰加"文明",几乎没有给"小国寡民"和"传统社会"留下什么生存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族群"概念在"民族"概念之后进入了许多非英美世界,其能指和所指并不完全符合当地社会的习惯,而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的对话,让这两个原本富于变化的概念更加复杂.可以说,在不发达社会情愿、不情愿地投入全球大对话的今天,"族群"仍在塑造自己的本土形象.  相似文献   
49.
本文作者作为中国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届大学生,以亲身经历讲述了其学术成长之路。其学术研究从五个方面概括:一是都市人类学,包括乡村都市化、城市少数民族以及传统乡村研究主题在城市的延续;二是农民工研究,从发起农民工研究,到散工研究,从"二元社区"研究到"打工经济"研究等;三是乡村研究,以凤凰村为起点,研究了岭南、中部以及西部的乡村社会;四是族群研究,以澳门族群研究为起点,对中国族群认同与关系作研究;五是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50.
社会学族群关系研究的几种理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社会学族群关系研究的主要理论范式,包括源于美国社会的种族主义族群关系理论、社会学族群关系同化范式、权力—冲突范式,并回顾了人类学领域族群性研究的相关启示。传统的客观特征论与晚近对主观认同的强调构成了族群关系与族群性研究的两种主要的分析框架。晚近的研究,强调在民族国家背景下,考虑资源竞争和权力关系对族群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