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42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9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22篇
社会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11.
1950-1960年代美英的中国“十七年文学”解读者,部分来自政治、历史研究领域,部分来自中国古典文学、文化研究领域,少有专业学者。“冷战思维”、“西方中心主义”观念等对其影响深刻,使他们的言说大多意识形态色彩浓厚,并倾向于采用西方艺术标准评价“十七年文学”。但族裔身份差异使西方本土解读者与华裔解读者两部分力量,深层次文化立场并不同,促使本时期美英对中国“十七年文学”的言说呈现出了复杂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2.
自20世纪后半叶,美国少数族裔文学逐渐繁荣.进入21世纪,美国国家图书奖多次观照少数族裔文学.少数族裔作家在写作上实践着书写和取得种族话语权的双重任务,因此他们的小说主题也呈现出与众不同之处.在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小说中,少数族裔作品的主题主要围绕成长和身份构建展开.  相似文献   
113.
从"本土"到"离散"--近三十年华裔美国文学批评理论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三十年来华裔美国文学批评理论的争鸣、变革与拓展表现出从"本土"到"离散"的批评视角,从对"族裔性"的执著追寻到对族裔、阶级、性和性别的共同关注都打上了身份政治的烙印.  相似文献   
114.
115.
"唐人街"曾经是早期华人因社会、政治与文化等原因而聚居在一起的飞地,它是华裔族群移民生活和历史的鲜活见证。加拿大建有北美较早的唐人街,第一代土生华裔作家曾生活于此。作为少数族裔,封闭的族裔社区和遭受歧视的移民生活给他们留下了深刻记忆,成为其日后文学创作的丰富素材。通过唐人街叙事,加拿大第一代土生华裔作家不仅完成了自己的文化寻根和精神回归,更让他们有效地重构了华人族裔历史。  相似文献   
116.
玛丽玛萨人自20世纪初开始了民族文化的积极认同和构建,重新定义和诠释了自己的文化和文化身份,为散居族裔实现边缘文化与主流文化间的积极对话,建立多元文化的和谐共生环境探索出了一条新路。从散居族裔的视角出发,阐释了玛丽玛萨人近年来开展一系列文化重建活动的原因,并对其现状和前景做了尝试性的探讨。认为,在全球化语境下,以玛丽玛萨人为代表的散居族裔,对自身文化的现实处境和发展机遇所具有的自觉把握能力的强弱,将成为他们在全球化过程中能否避免丧失自我,实现自身文化顺利转型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117.
美国社会语言能力有限的问题使大量语言少数族裔儿童①因学业成绩不佳,未来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政治、民主、经济等国家生活之中。2002年颁布的《英语习得法》使实施34年的《双语教育法》退出历史舞台。以霍姆斯四模式为分析框架,把《双语教育法》和《英语习得法》置于规范模式、组织制度模式、精神状态模式和自然环境模式中,对不同语境下美国语言教育政策出台的背景因素分析表明,联邦政府将变相的教育机会“不平等”又一次“悄然”转嫁给语言少数族裔学生。  相似文献   
118.
肯定性行动与美国少数族裔的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肯定性行动自从其诞生之日起 ,就受到不断的攻击 ,肯定性行动确实有悖于美国社会公平竞争、机会平等原则 ,但也确实给以黑人为代表的少数族裔带来了好处。进入 2 1世纪后 ,肯定性行动是否还有存在必要的问题 ,再次摆在了美国人的面前。  相似文献   
119.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海外华侨华人投身国内抗战或在侨居地抗战不仅牵涉民族国家大义,也与他们具体的历史处境以及现实境遇有深刻的关联,抗日战争意味着族裔政治影响下的个人/族群选择。对海外华侨华人来说,抗日战争又是一场“他方”的战争。“他方”一方面指海外抗战在空间地理上与中国本土的疏离,另一方面也指海外华侨华人参战立场的特殊性。陈河以海外抗战小说发掘加拿大华裔士兵、马来亚华侨华人海外抗战秘史,重现海外华人的战争创伤,重建历史记忆。同时,突破中日二元视角,以及马华文学族裔历史书写的困境,为抗战文学增添华侨华人独特的战争体验和历史维度。  相似文献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