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42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9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22篇
社会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31.
作为美国少数族裔文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美国华裔文学起于19世纪华人移民美国时的“天使岛”诗篇,从早期的《金山歌集》、《埃伦诗集》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华裔小说的崛起,美国华裔文学历经坎坷,逐步登上了美国经典文学的舞台,它是一面镜子,较真实地反映了华人移民在美国的成长经历。由于历史上美国社会对华人的排斥、挤压甚至敌视,华裔及其后代有着强烈的种族和身份意识。中国和中国文化始终是他们无法割舍的“根”,但是这种“根意识”也随着华裔在美国特殊的生活经历而发生嬗变,构成了华裔独特的族裔体验。  相似文献   
132.
《女勇士》中的女性主义花木兰的形象具有普世性和族裔性两个特点。花木兰自我陶醉的性别抗争表达了女性主义人本主义的普世价值观。出于对族人的体恤,汤亭亭把花木兰的性别仇恨偷换为阶级仇恨,从而削弱了作品对华美男权文化的批判和对华裔美国女性生存现状的洞察。汤亭亭塑造的花木兰反映了华裔美国女作家女性主义写作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3.
蒿琨 《国际论坛》2011,(4):67-72,81
后民权时代,美国黑人内部出现了中产黑人和底层黑人的阶层分化。中产黑人秉承美国社会主流价值观,逐步融入主流社会;而底层黑人排斥美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向着更加边缘化的方向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中产黑人和底层黑人出现了三方面的矛盾:脱离底层与底层固化的矛盾;融入主流与自我分离的矛盾;主流文化与贫困文化的矛盾。黑人的阶层分化和美国新移民的涌入使得黑人群体的特殊性在降低,新移民加剧了底层黑人与其他底层族裔的竞争。由于未来美国的族裔构成更趋多样性,美国的黑人问题只能放在多元族裔并存的大背景下去解决。  相似文献   
134.
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文学是一种在特定的异质文化环境下所进行的艺术创作.少数族裔女性作家将边缘写作视为一种创作状态,从自身经验出发描写少数族裔女性的生命历程;从族裔身份出发,书写族裔女性的文化身份.当代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文学糅合了族裔女性意识和女性特有的生理、心理体验,继承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承载着美国异域文化经验,成为美国文化与文学中一种独有的美学奇观.  相似文献   
135.
论斯图亚特·霍尔"族裔散居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族裔散居"是当下文学理论研究的热点.族裔散居的美学意象是其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族裔散居、族裔散居美学为研究的出发点,阐释其文化内涵,以霍尔的"族裔散居美学"为研究重点,彰显其"差异的政治"的美学价值,突显其对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的卓越贡献,为我们从事文学理论研究提供参照点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6.
全球化时代族裔民族主义兴起所引发的族群间暴力冲突是当今世界冲突的重要特征,民族/族群认同的回归与国家认同的"去中心化"所引发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矛盾和张力是观察这一现象的重要视角.族裔民族主义的复兴在西方国家和后发展的多民族国家有着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重新解释、塑造和建构具有包容性的民族国家认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域和民族间的平衡,最大限度地控制强化族群认同和族裔民族主义的外部因素是多民族国家维护国家的和谐、稳定和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37.
正被认为起源于18世纪欧洲的民族主义是民族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甚至是西方族裔政治研究的重点领域,因为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发展的整个历史形影相随,又与各种政治思潮盘根错节。民族主义在不同时代和不同的空间具有不同的变身:在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中,公民民族主义成为推翻封建王朝的利器;在风起云涌的反殖民主义浪潮中,独立性民族主义成为第三世界民  相似文献   
138.
认同与人类思想活动密切相关,具有多重性、流动性和情境性特征,在中国语境下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有其特定的结构,需要具体的分析才可能深入理解.社会实践表明族裔民族认同的存在并不必然削弱国家认同,国家认同的也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完全取代多民族国家的族裔认同,国家凝聚认同进程不是仅仅以命令式的强制获得,而是要在富强、民主、文明目标实现中,创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生活环境,顺应认同生成、发展、变化和存续的规律,在完成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巩固各民族平等,推动民族团结,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基础上获得.  相似文献   
139.
钟小鑫 《世界民族》2022,(2):101-111
印度人及其文明在缅甸历史发展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缅甸也因此被学界视为“东南亚的印度化国家”之一。缅甸印度人的社会角色与族群形象在不同时期经历了数次关键性转变,考察这些转变发生时的历史情境可以为理解当今缅甸的族群政治提供路径。本文考察了一则在缅甸广为流传的神话传说——岛彪神话的版本流变,关注其在缅甸王朝时代、殖民时代和当代语境中的表述差异,试图以此来透视缅甸印度人社群的历史变迁。本文认为,缅甸的印度人社群在历史变迁中经历了一个不断被化约的过程,他们从一个复杂的族群复合体逐渐被化约为充满负面意义的单向度人群。族群化约主义并非只发生在印度人社群之中,而是缅甸族群政治生成模式中的普遍性逻辑。  相似文献   
140.
进入全球化时代,世界范围内人口流动日趋频繁,伴随人口流动而出现的适应问题也成为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共同探讨的焦点议题。本文以活跃在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市场中的华商成长历程为个案,对当今非传统移民国家少数族群的适应问题进行初步探讨。面对非移民传统国家“有限宽容”的生存环境,作为跨国经营活动的行动主体的华商依托特有的关系网络与社会结构,形成了由家庭式经营与“同乡同业”策略支持起来的群体经济,并采取“积极融入又保持距离”的策略与市场内外的活动主体展开交往。研究发现,虽然永久定居俄罗斯较为困难,但是“旅居”中的华商已成为当地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华商的行动不仅挑战了旧有的“落叶归根”与“落地生根”的适应模式,还凭借中国商品将中国引入世界、推动了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经济连接与文化交流,并为审视中俄关系的发展走向提供了另一个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