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0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9篇
丛书文集   147篇
理论方法论   22篇
综合类   298篇
社会学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母亲》写作、出版前后的特殊遭际和所受到的特别关注,使其成为一部具有非同寻常意义的小说。丁玲以自己母亲为原型,精心塑绘了平凡而可敬的母亲形象。小说带有自叙传性质,揭示了生动流走的母亲成长历程,驾驭了灵活多样的刻画人物方法。其中精微的心理分析借鉴了“欧化的形式”,小说的鲜明亮点是湘味浓浓的风景画描写和“大观园”式的风俗画描写,其所以如此着意彰显这些内容源于陪衬人物的需要、作家的乡恋情结以及“个人无意识”。小说语言以生活化、口语化为主要特色,俗中见雅,雅俗兼容。全书风格从容淡定,清丽俊逸。  相似文献   
82.
什么是人类诗歌共通之源呢?一个可能的答案是"诗性无意识"(Poetic Unconscious)。诗性无意识是一种以记忆和意象为词语总汇、以无意识的运行规则为语法、在人类的语言产生之前的原始语言,其原型和工作原理仍然存在于现代人的梦境之中,并有遗迹反映在古老的语言如古代汉语和以古汉语创作的中国古诗之中,在现代派和后现代的诗歌中也有表现。由于它仍然遵守的是前语言的表意法则,因而可以说是人类通用的语言。这种语言有着不为种族、语言、文化、传统所限制的意指法则和表意原理,因而可以说是超文化普遍诗学的基础。在当代文艺理论领域,拉康将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和萨绪尔的语言学理论相结合,完成了使无意识从象征模式到语言模式的转换。如果沿着拉康的思路,以弗洛伊德的释梦方法,结合古汉语的意指原理和中西诗歌的表意分析,探索"诗性无意识"的特征、表意机制和内在逻辑,可以完成从普通无意识向诗性无意识的转换,为建立跨文化诗学奠定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83.
东方的佛学思想和西方的精神分析理论这两种看似毫不相干的理论其中却有很多的共通之处。这两者都讨论了人的本性和使人发生转变的实践。早期的一些精神分析学者甚至直接借鉴了很多东方佛学的思想来完善精神分析的理论。比如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的概念就是借鉴了佛学之中的"第八识"和"种子"的概念。对于此我们一方面可以看到东方佛学在对于人的心理领域的探究方面所具有的一定合理性;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西方的精神分析学派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受到的东方佛学思想的直接或间接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4.
狄更斯在其第二部小说《雾都孤儿》和最后一部小说《我们共同的朋友》中,塑造了两个迥然不同的犹太人物形象——恶棍费金和绅士瑞亚先生。费金的肮脏丑陋、讨好巴结、吝啬贪婪以及残忍恶毒,与瑞亚的温和优雅、自尊坚定、追求平和以及同情友善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这种反差背后所反映的,一方面是英国社会对犹太人的盲目偏见所形成的集体无意识的反犹主义文学传统,以及丑化犹太人的典型模式;另一方面是作为人道主义作家的狄更斯刻意进行的犹太人形象颠覆,狄更斯为自己、也为整个犹太民族进行了正名。  相似文献   
85.
由于殖民主义500年的扩张历史,殖民主义的影响在全球无处不在,殖民者和被殖民者都深受其影响,只是表现形式大不相同而已。由于殖民主义的历史和深刻影响,全球的文化意识虽然在政治层面与过去的殖民主义已无多少直接的关联,但其核心本质并没有改变,只是以新殖民主义的面貌呈现,而新殖民主义的精神内核就是汉学主义理论所探讨的文化无意识。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世界范围的文化无意识在很大程度上会表现为殖民无意识及其变体。文化无意识是阻碍不同文化传统之间健康交流的无形障碍,文化无意识的去殖民化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86.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代表作品之一,其经典意义不言而喻。基于经典作品内涵的再阐释性,存在主义为读者解读路遥及其作品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路遥无论是在创作个性上还是在具体文本创作中,都不难发现其与存在主义之间的密切联系与精神契合。《平凡的世界》虽展现出了存在主义元素,但并不意味路遥就是存在主义者。路遥作品中的存在主义意蕴是无意识的,它更多的是与中国本土结合后生成的独特的存在主义。  相似文献   
87.
过去的意识哲学认为自我作为主体是理性的,而且能够在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中展开自己的意义,然而这仅仅是从有限的思路来讨论问题,忽视了主体所处的历史文化环境的结构性作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让自我的非理性层面得到一定程度的解释,与之相关的无意识和欲望也都与构建人格的力比多有关。拉康的精神分析学结合了索绪尔的语言学的分析方法,通过对弗洛伊德关于无意识和欲望的观点予以重新解释,颠覆了传统的主体自我的形象,否定自我的建构性与合法性,用一种反讽的方式揭示出一个异化的自我能指概念,这样的自我不仅始终无法满足其对象的欲望,同时也是属于一种语言和文化结构性的无意识的自欺,是一个空洞的幻象。自我的本质被潜在地证明为一种不可能。  相似文献   
88.
荣格提出“集体无意识”理论,主要体现在神话、传说等方面。在中西神话传说中,存在着“创世造人”、“劫后重生”、“塔树通天”、“徒劳无功”等四个共同主题,充分说明这一理论,同时也证明中西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89.
在中国,巫文化的历史渊源由来已久,已经由一种古远的民间信仰转变为文化集体无意识,深入到了我们民族的骨髓与血肉里。早在20世纪30年代,陈梦家先生就探讨过商周时期的巫术,而80年代以来,萧兵等学者讨论楚辞与上古巫术思维的论作,也令人印象弥深。近年来,作为神秘文化核心的巫文化,在戏剧、诗歌、绘画、雕塑等诸多艺术种类的审美生成探讨中,几乎成为不可或缺的环节。而关于文学与巫文化的互动关系,国内外学者也已作过较为深入的研究。但由于种种原因,巫文化与中国古代小说关系的研究,却一直没有引起学界应有的重视,较少有人涉及这一领域,这…  相似文献   
90.
编辑偏见的存在有利有弊。编辑偏见有“有意识”与“无意识”之别。在编辑实践中,诱导编辑无意识偏见的发生因素主要有:认知懒惰或繁忙,非理性决策思维以及直觉信心等。编辑无意识偏见存在影响了编辑对稿件内容的客观评价,但因无意识编辑偏见具有较强的隐蔽性,消除比较困难,编辑必须通过无意识偏见发生前的“有意识”认知、严格落实“三审制”和利用大数据反馈等措施规避无意识偏见发生,以确保稿件价值选择的客观与公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