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81篇
  免费   677篇
  国内免费   216篇
管理学   5086篇
劳动科学   281篇
民族学   610篇
人才学   1317篇
人口学   282篇
丛书文集   7074篇
理论方法论   2280篇
综合类   15288篇
社会学   4050篇
统计学   406篇
  2024年   279篇
  2023年   1088篇
  2022年   992篇
  2021年   1076篇
  2020年   727篇
  2019年   892篇
  2018年   272篇
  2017年   574篇
  2016年   796篇
  2015年   1140篇
  2014年   2936篇
  2013年   2301篇
  2012年   2411篇
  2011年   2888篇
  2010年   2562篇
  2009年   3019篇
  2008年   3156篇
  2007年   1947篇
  2006年   1409篇
  2005年   1343篇
  2004年   1030篇
  2003年   772篇
  2002年   907篇
  2001年   833篇
  2000年   539篇
  1999年   278篇
  1998年   157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21.
长期以来,学界对文明形成标志的认识分歧很大,进而影响到对中国早期文明进程的认识和判别。文明作为整体范畴包括物质、制度和精神诸层面,其最鲜明、最能代表文明本质的标志存在于制度层面。基于中国和人类早期文明的主流模式,早期文明形成的主要标志应为君主世袭制。  相似文献   
22.
以新疆某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师范生实习教学实践能力现状,结果发现,师范生实习教学实践能力一般,主要表现为实习、独立讲课次数少;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实施情况不理想,缺乏实践性;本科培养模式与途径单一。为此,调整培养方案,实行教学改革、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实践、加强实习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3.
24.
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的思想就传入了中国,梁启超在传统大同思想与社会主义贯通中对它进行解读;早期国民党人在批判资本主义,建构民生主义中对它进行评价;无政府主义在反传统中认同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虽然各有局限性,但又各有自身的意义。以十月革命的经验解读马克思主义,遮蔽了对马克思思想早期传播的研究,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对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5.
蔡硕 《职业》2015,(8):111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在于其创新性和应用性。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来说,实践教学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提出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的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26.
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是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发展的新趋势,也是全面提升高校党建科学化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广东医科大学为例,阐述该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创建的顶层设计、工作思路、具体措施和经验成效,分析党建品牌化建设项目在高校如何科学、创新、有效地运行。  相似文献   
27.
28.
马克思提出的"现实的个人"的思想,是对旧哲学中"抽象的人"的扬弃和发展,将人的生存放在历史之上考察人及其实践活动,马克思具体阐述了"现实的个人"是有生命的、在社会关系中进行交往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个人。这对于扬弃以往错误的社会历史理论,把握唯物史观和人类历史基本规律,为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发展观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9.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发展性课程,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坚持孩子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要求孩子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教学中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在课本上进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的探究。  相似文献   
30.
一座城市的博物馆作为这个城市的公共文化设施,作为这个城市的文化地标,作为这个城市的精神家园,其存在的价值就在于能有效地将藏品及其研究成果与社会公众有机地联合起来,并充分彰显其收藏、展示、研究、教育的基本功能。本文仅就如何让博物馆更好地成为青少年社会实践的终身课堂的角度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