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1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60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13篇
人才学   11篇
丛书文集   442篇
理论方法论   55篇
综合类   786篇
社会学   182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丁伟志 《学术界》2003,(5):212-229
胡绳同志在晚年以无畏的独立思考的精神 ,发表了许多探讨现实问题和历史问题的重要论文。《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关于防“左”》、《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再评价》等 ,就是他在这个时期写出的著名文献。这些文章中表现出来的维护改革开放事业的无所畏惧的胆略和深邃的历史的眼光 ,为社会科学界和理论界树立了一个解放思想、探索真理的范式。  相似文献   
102.
恩格斯在清算旧哲学时指出,随着辩证自然观和唯物史观的建立,以往全部哲学除了形式逻辑和辩证法这一纯粹思想的领域之外都变得多余从而被驱逐出自然和历史领域。“哲学终结论”利用恩格斯的这一论述否定哲学的合法性。其实,恩格斯的相关思想中内在地包含着一个难以克服的矛盾:理论思维(辩证法)与实证科学之间的二元性及其悖论。恩格斯未能真正超越经验与超验的外在对立。这个矛盾的存在意味着“哲学终结论”试图借助经验自然科学的进展拒斥哲学是虚妄的。  相似文献   
103.
马克思、恩格斯同列宁在组织制度理论上的主要差异,不在于是否使用了民主集中制这一概念,而是在民主和集中两者的结合过程中,依据各自所处的社会环境、所领导的组织存在的问题、所面对的工人运动的发展水平等的不同,马、恩着重强调民主,列宁侧重强调集中。马、恩和列宁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实践告诉我们,民主和集中在实践中总是处在动态的变化之中,解决某一方面畸形发展的最好办法就是强调另一方面。对导师的理论、领袖的做法、以往的经验,都不应从抽象的原则出发,盲目照搬,而应解放思想,依据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发展需要来决定应当采取的正确方针  相似文献   
104.
张亮 《学术研究》2005,(3):72-78
卢卡奇与斯大林主义的关系是卢卡奇研究中一个具有根本性意义的方法论问题。由于思想内部存在着认同的因素, 卢卡奇最终在中年以后与斯大林主义达成了“被迫的和解”。而这深刻地影响到了卢卡奇后来的思想发展, 使之陷入一种可怕的思维成式之中, 丧失了客观公正地认识历史、现实与理论(同时也包括他自己的理论) 的能力。卢卡奇晚年自传的本质是一种政治自我辩护, 其本意是为了自我澄清, 但客观上却起了一种自我遮蔽的作用。研究卢卡奇首先必须让卢卡奇从晚年自传的阴影中走出来。  相似文献   
105.
张允熠  张娟 《江淮论坛》2005,1(5):59-65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中国社会和中国人的观点是其人类学研究和东方社会研究中的不可或缺的部分。他们眼里的中国人基于19世纪的中国状况,有些观点则来源于黑格尔等近代西方学者。对中国人民和中国民主革命持有同情、支持和期待的态度在马恩的中国观中占主导地位,其对中国人素质的评价虽然没有摆脱西方主义的影响,但我们如果能借用马恩的看法反观自身,这对于正致力于现代化建设中的中国人来说,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6.
梁启超晚年 ,面对西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新的社会危机和中国在袁世凯败亡后的军阀混战 ,尤其是经过 1 91 9年在欧洲一年多的实地考察 ,逐步改变了过去全面学习西方社会和竭力引进西方文化的思想文化追求 ,试图在东西方文明互补中创造一种新的第三种文明。为此 ,他提出将西方的物质文化与东方的精神文化合二而一 ,特别是要以西方的辩证思维和科学的研究方法重新诠释中国古典文化 ,使中国文化在创新中走向现代。梁启超的这种努力 ,传统的观点认为是思想上的“倒退” ,其实是五四时期中国文化转型中的一种新思考 ,客观上为后来新儒家的登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7.
毛泽东晚年思想既博大精深又十分复杂,正确的一极与错误的一极,同时都在变化和发展,相互交织,此起彼伏。它形成的原因既有时代的客观原因,又有主观的认识原因。中国搞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是一个全新的探索过程。这个过程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严重的错误。我们不能采取全盘否定和全盘肯定的方法,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应该是:通过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用唯物辩证法的辩证否定即"扬弃"的方法,肯定毛泽东晚年思想正确发展的一极,用以指导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建设实践,对其错误的一极要坚决抛弃,这是应该采取的唯一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8.
随着对环境问题研究的日益深入,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这一崭新的研究领域,由于研究者们在研究内容、方向、角度以及层次方面的差异,导致了称谓上的混乱。“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为什么不能称之为“马克思的环境保护思想”,也不能称之为“马克思的生态思想”或“马克思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和“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怎样?本文对上述问题给出了回答。  相似文献   
109.
在马尔萨斯理论的影响下,西方“深绿”和“浅绿”思潮把历史唯物主义归结为不承认自然的极限、经济决定论、技术决定论和生产主义,并将历史唯物主义和生态学对立起来,他们的这种观点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误读。马克思、恩格斯通过超越近代主体形而上学而创立生态思维方式,形成了以人类实践为基础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相统一的生态自然观,以此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资本的全球化所造成的自然环境的破坏和自然资源的衰竭以及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物质与能量交换关系的中断,提出只有破除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关系,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合理协调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真正解决生态危机。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理论对我国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和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0.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革命时期与工人运动紧密结合,从事大量的理论宣传和教育实践活动,为当时的革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领航作用.他们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和方法多种多样:举办讲座,发表演说,创办报刊杂志,利用书信、谈心,利用议会等合法组织,同非马克思主义流派展开了思想和理论上的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