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9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19篇
管理学   84篇
民族学   63篇
人才学   24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1012篇
理论方法论   121篇
综合类   1601篇
社会学   84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209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219篇
  2009年   189篇
  2008年   255篇
  2007年   224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331.
翻检晚清时期(道光朝至宣统朝)刘家谋、陶浚宣,以及陈盛韶、梁章钜、姚莹、王凯泰、马子翊、范克承、郑篯、邱逢甲、唐景崧、郑珍甫等人的相关诗文,记取闽、台两地锢婢之风的若干情况:“赤脚”与“执役”,“婢作夫人”与“执役依然”,“野合生子”与“去子留母”,“身属君家”与“去母留子”,“为女不为妇”与“未嫁若未亡”,以及官、绅诫禁锢婢之风的良善举措。  相似文献   
332.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生前人多以南皮、广雅、香帅相称,死后谥号张文襄公.他13岁中秀才,16岁中顺天府乡试第一名举人(解元),26岁中会试第三名进士(探花).随后,长期就任于翰林院等闲职衙门(其间外放湖北学政与四川学政).1882年初,46岁的张之洞出任山西巡抚.这是张之洞为官历程中的一个转折点,从此开始了他的长达20余年封疆大吏的政治生涯.他先后担任了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并两次署理两江总督.这期间,张之洞举办了大量的洋务活动,成为后期洋务派的领袖.1907年,古稀之年的张之洞进京入阁拜相,领军机大臣和内阁大学士,登上仕途的最高峰.两年之后,张之洞病逝,从而成就了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坐标.  相似文献   
333.
科举停废后,私塾、塾师的状况如何,目前研究不足。有人认为塾师已成失语者,是乡村社会的弱势群体。揆诸史实,并非如此。在清末到民国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乡村的教育“权势”是由塾师而不是由教员所掌握,以学校教育为代表的国民教育并没有得到基层民众的普遍信服。这一研究表明,理论建构需要建立在合理的史实基础之上,否则难免放大失真。  相似文献   
334.
日本启蒙文学的口语文体,使晚清文体革命以平易畅达 为取向;明治启蒙思想家德富苏峰雄放隽快、激情澎湃之文风,有助于晚清新文体纵横捭阖 、舒卷自如、情感激扬风格的形成;日本启蒙文学现代语汇之输入、借用,增强了晚清新文 体创构的现实可能性;新文体“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的特性与日本启蒙文学驳杂 的文体相关。  相似文献   
335.
晚明士大夫的归隐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它是极端君主专制和繁荣起来的工商业互相激荡的结果 ,是士大夫对事功和享受重新体认、对社会责任和自我关怀仔细思考后的选择。这种行为于改善政治无益 ,对发展经济不利 ,却对丰富思想文化大有好处  相似文献   
336.
清代海外领事制度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云仙 《中州学刊》2002,8(5):105-109
清政府对在海外设立领事的认识及其实施 ,经历了从坚拒到接受及日益重视的发展过程 ,最终在一些有识之士的推动与世界大势的逼迫下 ,实现了外交观念的重大转变。清朝驻外领事馆的设立及其发展 ,是中国外交近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337.
晚明小品是中国散文史中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文体,王阳明心学的哲学理论、性灵派的文学主张蕴涵了其精神,士林文化、市井文化与老庄、禅悦思想的相互交融,构成了晚明小品的文化品格。17世纪中叶的明清易代暂时中断了中国迈向近代的步伐,从而也令具有近代意识的小品精神衰落,最终走向了末路。  相似文献   
338.
1905年晚清学部的成立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既是晚清新式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又对新式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部成立后就积极调整规范了留学教育的发展。总体上,学部在留学的各个国家设立了游学管理的机构;并结合国内局势的变化和国外教育的机制及时地确定了留学教育的方向与目标。另外,针对前期留学教育发展中衍生的各种问题,拿出了具体而切实的解决办法,主要有:留学生资格的限定与保障、留学生学习学科结构的调整以及合理分布留学国别等等。在学部的大力整顿下,晚清最后几年的留学教育朝着更加有序和健康的轨道发展。  相似文献   
339.
道清铁路始末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道清铁路于1902年开始修筑,1906年开始营运,1907年全线通车,铁路全长150公里。1945年1月,八路军第129师、太行军区发动了道清战役,拆毁了道清铁路新乡至道口段;而新乡至柏山段,在新中国成立后大部分被新焦线和焦枝线所覆盖。道清铁路修筑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英帝国主义对我国矿产资源的掠夺;铁路修筑后,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社会生活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40.
戴春森 《社科纵横》2004,19(3):110-111
品藻人物是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命题 ,“秀骨清像”作为魏晋有代表性的人物画样式 ,包含着历史的、社会的复杂意识和人文观念 ,从魏晋是“人的觉醒”的观点着眼看 ,对人的主观精神、情感的肯定使其在画史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