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66篇
  免费   219篇
  国内免费   68篇
管理学   1138篇
劳动科学   82篇
民族学   117篇
人才学   238篇
人口学   9篇
丛书文集   2577篇
理论方法论   553篇
综合类   4808篇
社会学   778篇
统计学   53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150篇
  2023年   316篇
  2022年   321篇
  2021年   430篇
  2020年   386篇
  2019年   380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205篇
  2016年   235篇
  2015年   435篇
  2014年   760篇
  2013年   562篇
  2012年   704篇
  2011年   727篇
  2010年   700篇
  2009年   660篇
  2008年   711篇
  2007年   478篇
  2006年   392篇
  2005年   423篇
  2004年   334篇
  2003年   260篇
  2002年   228篇
  2001年   172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能动司法与被动司法之争,给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法院的角色定位带来了困惑。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中,法院的角色定位应当有利于各种纠纷解决方式发挥各自优势,有利于"多元化"目标的实现。被动司法不仅能满足转型期社会的特殊需求,还能顺应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构建的需要,以被动、中立的角色定位与其他纠纷解决方式平衡发展,共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92.
当前,司法机关对环评公众参与案件的审查存在诸多问题。多数法院将建设项目征收或拆迁地块范围内的公民排除在诉讼主体之外,否定该类主体在环评程序中的参与资格;很多法院将告知与公示等同,不利于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和参与权;一些法院将环评听证程序是否进行交给行政机关裁量,所发挥的监督作用有限。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从立法完善和司法调整两个维度进行努力,切实提高司法审查对环评公众参与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93.
在社会理论意义上,以“劳动”作为“实践”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的历史选择和基本看法。生活世界理论和生存—实践论开始意识到其中的矛盾张力,但仍致力于弥合。而认识论意义上把“实践”解释为反教条的经验累积论在中国也根深蒂固。着重强调人与人关系(而非原来的人与自然关系)并凸现自由、伦理、人文、审美等价值维度的“实践”日益受到重视。但从人人关系维度看,“实践”内含的各种张力、矛盾、复杂、多元、异质等都凸现出来,使实践智慧论和实践自悖谬论成为日益受关注的问题,理论与实践统一、知—信—行的统一开始受到反思,而实践和生存的内在反讽性或许更凸现了哲学实践观的复杂内涵,以及区分不同层次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4.
郑臣 《兰州学刊》2007,(6):17-21
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开启了西方实践哲学的传统,而"实践"正是这个实践哲学传统的核心概念."实践",也就是行为,在亚里士多德那里主要意指与生产劳动相区别的伦理和政治行为.因此,伦理学和政治学便构成了亚氏实践哲学的主要内容.在亚里士多德那里,伦理学通过对善的思考导向对人的有目的的行为的思考,进而研究统摄一切目的的目的--人存在的意义这一根本问题,从而成为实践哲学的基本科学.而政治学研究的是人在共同体中的自由生活,研究的是善在自由的政治共同体中的实现.伦理学指向道德行为的政治起源,政治学指向政治共同体的道德意义和道德目的,伦理学和政治学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从伦理学到政治学,标志着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完成.  相似文献   
95.
据说日本有一个神秘的长寿岛,生活在岛上的人平均寿命竟然超过120岁.许多人慕名前去探访,试图寻找岛上人长寿的秘诀.一日,一位出版商偶然得到这个消息.他想,如果自己能够编写一本探寻长寿奥秘的书,一定能吸引很多读者,从而赚到很多钱.于是他亲自带领作者,跋山涉水,历尽艰辛,踏上长寿岛,开始了实地采访.  相似文献   
96.
徐祖澜 《理论界》2010,(3):64-66
通过对中国法学领域里的一项个案——炕上开庭,依法收贷案的再分析,揭示司法过程中脸面与法律的运作,论证了当下中国乡土社会司法与古代基层司法的同质性,即脸、面子、法律对应了理、情、法。由此说明,中国的法治化必须理性地运用本土资源,顺应时势来建构适合社会需要的正式制度,并引导非正式制度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7.
2013年度的民间法研究在平稳推进中不断提升.在本体研究中,学界重点围绕民间法的生成路径、民间法与国家法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分析;在民间法社会实证研究中,学界主要围绕民商事、刑事和诉讼程序领域内的具体民间法则进行研究;在民间法的历史研究中则主要围绕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契约、继承、相邻关系等问题展开.除此之外,民间法司法运用研究,主要围绕民间法如何影响审判和调解程序以及结果等问题展开.  相似文献   
98.
司法社工组织的建设会遇到四重张力。一是合法性张力,这是司法本身代表的“公权力”与司法社会工作组织的民间性之间的张力;二是目标性张力,这是国家司法的行政性与司法社会工作的专业性之间的张力;三是独立性张力,指政府司法部门对司法社工组织的他组织与司法社工机构的自组织之间的张力;四是匹配性张力,这是政府购买司法社工机构服务与司法社工组织自己去寻找服务项目间的匹配性张力。对于这四重张力,作为主要参与司法社会工作组织建设双方的政府司法机构与司法社工组织,既无法回避,也无法对之完全消解,而只能寻求并探索出一条平衡张力的“互适性”道路。事实上,司法机构和司法社工组织双方也正是在这四重张力间的互适表达平衡中获得成长。  相似文献   
99.
司法调解进社区,指导和参与社区调解活动是能动司法在基层人民法院的实践途径,也是人民调解和司法调解有机衔接的实现形式。基于能动司法理念,为凸显司法调解在"大调解"工作体系中的主导作用,基层人民法院应遵循"走出去"的方针,以促进人民调解功能的发挥为目的,完善司法调解进社区机制,并以此作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平台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0.
法官的职业性质、工作内容及现实的要求,需要每一位法官按照现代司法理念更新思维方式:法律至上,兼顾情理;法律意义上的真实不同于现实中的真实,实事求是原则在诉讼程序中要受到限制;法律的确定性和司法决策的可预见性要求法官克服模糊性思维,进行逻辑推理;程序与实体既相互联系,也有其独立的价值,法律的发展会促进程序和实体一体化.总之,法官职业化的过程就是法官职业群体形成同质化思维方式的过程,形成科学的法官思维方式有赖于现代司法理念的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