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850篇 |
免费 | 535篇 |
国内免费 | 159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5662篇 |
劳动科学 | 386篇 |
民族学 | 316篇 |
人才学 | 781篇 |
人口学 | 164篇 |
丛书文集 | 4292篇 |
理论方法论 | 1281篇 |
综合类 | 10593篇 |
社会学 | 3333篇 |
统计学 | 7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8篇 |
2023年 | 523篇 |
2022年 | 549篇 |
2021年 | 588篇 |
2020年 | 591篇 |
2019年 | 533篇 |
2018年 | 256篇 |
2017年 | 399篇 |
2016年 | 556篇 |
2015年 | 997篇 |
2014年 | 2512篇 |
2013年 | 2133篇 |
2012年 | 2117篇 |
2011年 | 2214篇 |
2010年 | 1973篇 |
2009年 | 2033篇 |
2008年 | 2062篇 |
2007年 | 1557篇 |
2006年 | 1294篇 |
2005年 | 1126篇 |
2004年 | 797篇 |
2003年 | 693篇 |
2002年 | 562篇 |
2001年 | 473篇 |
2000年 | 362篇 |
1999年 | 144篇 |
1998年 | 85篇 |
1997年 | 67篇 |
1996年 | 61篇 |
1995年 | 42篇 |
1994年 | 30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3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史际春、张扬通过对非营利组织的法律属性与组织规范、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和税收优惠、非营利组织与政府及市场的法律关系三方面的分析,厘定了非营利组织的内涵和外延,探讨了它的立法规范及其调整。王名认为,非营利组织因其具有不同于企业和政府的特殊功能(包括动员社会资源、提供公益服务、社会协调与治理、政策倡导与影响)而得以存在和发展,并因之而影响社会;由此,也可以将其分为动员资源型、公益服务型、社会协调型、政策倡导型等四种类别。陈旭清着重论述了非营利组织与非传统安全之间存在着的内在关联性,认为非营利组织从总的方面来看,对非传统安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它也会给社会造成安全隐患,需要加强相应的管理。张帆利用福利经济学中的失灵理论从劳动力市场的视角研究非营利组织,认为作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两种重要方式,非营利组织和劳动力市场都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两者同生共存,缺一不可。陈秋苹则透过公共治理的视角观察非营利组织的公共责任机制,认为非营利组织面临公共权力冲突、社会角色冲突、经济利益冲突时,需要在责权对等的原则下,通过主客观责任互动,唤起每个人的志愿公益精神,构建公共责任机制。 相似文献
62.
治杜如治经──评《杜诗赵次公先后解辑校》王辉斌在杜甫研究史上,宋代“千家注杜”占有颇为重要的地位。其中被称为“少陵功臣”的赵次公的《社工部古诗近体诗先后解》,就是一部独具特色的巨著。宋代刘克庄称该书的学术成就可与《左传》杜预注、《汉书》颜师古注、昭明... 相似文献
63.
新学期伊始,又一批初中毕业生迈入高中大门。随着环境的变化,大部分新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适应感,这种不适应,往往成为他们在新环境中学习和生活的障碍,成为初中、高中衔接过程中的断点,若不能给予及时调适,将影响其身心健康,阻碍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初高中衔接过程中,学生不适应心理的产生是客观环境和学生自身心理相互作用的结果。首先,从客观环境因素看,新生入校后,面对的是新环境、新教师、新同学、新知识,全新的一切需要他们去认识,去 相似文献
64.
65.
今年是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的五十大寿。保护区作为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体和保护生态安全的主力军,现实中却出现了诸多保护区不保护之事。 相似文献
66.
科技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又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动力。因此,科技全球化在经济全球化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7.
68.
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的关联日益密切,使得站点影响域逐渐成为探索城市公共空间复合功能和品质的新兴范畴。本文以轨道交通站域内部一类特殊的城市剩余空间——“零余空间”为研究对象,围绕轨道交通大客流带来的步行交通安全和效率问题,探索了零余空间参与提升站域空间质量的技术方法和策略,以此切入对城市剩余空间价值和利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69.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借助网络媒体持续关联与聚合、发酵与扩散,极大地影响着公众的情感和态度,易引发集体非理性恐慌,网络时代信息扩散和迭代呈现全新特征和趋势,故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风险放大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斯梅尔塞的价值累加理论,结合“土坑酸菜”事件,利用Python技术获取媒体原始资料,对资料进行扎根编码分析,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风险放大机制模型。根据编码结果识别出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风险放大六大主范畴,包括结构性诱因、结构性紧张、一般化信念、(有效的)组织动员、社会控制、风险放大,将主范畴内容纳入价值累加理论六大因素中,分析表明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风险放大是以突发事件为分界点,分为前期蓄势、中期造势、紧急处理三个阶段,前期蓄势和中期造势阶段通过多轮循环相互反馈影响,最终放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风险。在整个风险扩散过程中,网络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风险的“社会放大站”,其加速了信息传播,强化了公众风险感知。本研究运用价值累加理论、基于宏观和微观整合层面,细化探究了网络时代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风险放大的完整过程机制,进一步完善了风险放大SARF研究框架,为相关研究做了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70.
普遍人性及由此所推展而来的不同人性观,是人类社会诸般制度赖以演进与建构的出发点。故而,人性及相应的人性观,对于人类社会的多样态制度演进或设计,无疑具有形上本源性意义和规训作用。既往,“性善论”和“性恶论”牢牢占据人性观的两大制高点,因此,一直以来,涉及“性善论”和“性恶论”两大人性观及各自与制度演进或建构的内在逻辑关系,中外学界用力甚笃。实则,人性并非“性善”和“性恶”之间简单机械的对极性存在,而是复杂多元的结构性实存。在此复杂多元结构体系之中,“性本私”和相应的“性私论”人性观,更加趋近于人性的本真或本质,由此而引申出的人性的自利属性与制度演进或建构之间的内在关联,大有进一步深入讨论和开掘的余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