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94篇 |
免费 | 129篇 |
国内免费 | 38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87篇 |
劳动科学 | 11篇 |
民族学 | 40篇 |
人才学 | 60篇 |
人口学 | 8篇 |
丛书文集 | 1641篇 |
理论方法论 | 209篇 |
综合类 | 2675篇 |
社会学 | 200篇 |
统计学 | 3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80篇 |
2022年 | 54篇 |
2021年 | 86篇 |
2020年 | 58篇 |
2019年 | 74篇 |
2018年 | 36篇 |
2017年 | 60篇 |
2016年 | 59篇 |
2015年 | 131篇 |
2014年 | 246篇 |
2013年 | 175篇 |
2012年 | 255篇 |
2011年 | 326篇 |
2010年 | 318篇 |
2009年 | 320篇 |
2008年 | 429篇 |
2007年 | 333篇 |
2006年 | 339篇 |
2005年 | 270篇 |
2004年 | 278篇 |
2003年 | 236篇 |
2002年 | 259篇 |
2001年 | 209篇 |
2000年 | 175篇 |
1999年 | 113篇 |
1998年 | 59篇 |
1997年 | 43篇 |
1996年 | 38篇 |
1995年 | 35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陈国平 《高等函授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5):44-46
对各门艺术加以分类,艺术分类史上由来已久,艺术理论家各执己见。艺术分类的共识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来建立:一是从艺术作为人类审美活动这一事实出发,二是站在艺术本质的高度来认识,三是坚持科学的系统方法。 相似文献
102.
王江涛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Z1)
从商品竞争的本质论述了它与人文精神的深刻、内在的联系.商品的竞争以及企业间甚至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不只是科学技术以及生产条件的竞争,也是一种看不见的人文精神的竞争. 相似文献
103.
作为两个异质的、相互抵触的领域,审美和意识形态的组合、叠加并不能熔铸和衍生出一种客观的实存事物或精神现象统一在艺术的本性中;审美意识形态是一个有名无实、面目可疑的虚假概念。作为一种学科理论的知识建构,审美意识形态论为追求价值的中立性,抽离和摒弃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批评性锋芒;作为一种本质主义的话语建构,审美意识形态论未能跳出意识形态中心论的窠臼,摆脱本质主义的思维痼疾,一元独尊,背离了拒绝专断、尊重差异的唯物辩证法精神。因此,将其称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规范性的理论建构"是不科学的,将其作为"文艺学的第一原理"更是一种理论偏见。 相似文献
104.
如何从“看”中回归“本质”的生活——现象学的直观与禅的直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一直在寻找一种旨在到达事物本质的科学方法,但一切哲学的方法都难以逃脱"我"的思维陷阱.这种状况在现象学者那里得到了改变,现象学者强调现象学直观的素朴性和本质性,现象学的直观可以到达本质.但现象学直观获得的"本质"值得商榷,它的直观的丰观性仍然无法根除.我们在佛教禅宗的"禅"方法中发现一种更为古老和根本的直观方法,这种直观不是概念或经验的,而是体验自身,是人在自身之中的回转而回到自身的清白状态.这种"看"的方法让呈现和呈现者以及所现之事回归其自性,在普遍的自在中保持存在的纯真又促其显露,为此人们来到真正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5.
反问句语用否定功能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问句是汉语中十分特殊的一类句式.以往研究认为反问句的功能是对原有命题进行否定,表达于原命题互逆的命题.但本文认为,反问句的否定是语用层面而非句法、语义层面的,其功能是传达言外之意、行使言外之力.本文还逐条分析并证明了对"合作原则"的遵守与违反是反问句发挥语用否定功能的根源.最后本文总结了反问句语用否定的本质,即为"反问者使用言语行为引导和干涉被反问者、从而实现其语用目的的一种曲折方式." 相似文献
106.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本质是丰富的、多层次的,是在人的需要、劳动、能力、社会关系和个性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不断生成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通过劳动实践历史地实现其需要、发挥其能力和表现其个性的人的"全面的本质"的全面发展并为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所占有构成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丰富内涵.高度发展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并为人占有和利用、全面发展的教育、多方面的交往和实践则构成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 相似文献
107.
贫富差距问题与社会层级结构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从贫富差距的社会逻辑看,社会层级结构是贫富差距形成的总根源,从社会层级结构本质看,改造社会层级结构对于控制和缩小贫富差距具有根本性.在当前,如何在公正理念引领下合理确定政府-市场-公民社会的权力边界是控制和缩小贫富差距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08.
城市化的本质是城乡协调发展、城乡二元结构转换,农民分享城市化的成果是城市化的本质要求.以此判断并对广东城市化所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最大的问题是城乡非均衡发展,城乡差距扩大.必须转换城市化发展现,走城乡统筹发展的城市化道路,实施城乡统筹发展的城市化战略,让农民分享城市化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9.
在改革开放新阶段,必须更加注重处理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应正确理解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本质内涵.作为社会结构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经济领域的存在和变化方式必然受到其他领域的影响和制约.因此,经济领域中的生产力方面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得到社会结构整体的其它领域的支持,即客观上要求社会协调发展:在发展基础、发展环境和发展目标的影响和要求下,当代中国的社会协调发展必需以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为基础,两者应有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10.
政治哲学意义上的以人为本是把人作为制定政策的原则、出发点和归宿。从政治的本质而言,以人为本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以什么人为本,二是以人的什么为本。社会主义的政治本质上是人民大众的政治,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中的以人为本只能是以人民和人民的利益为本。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