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53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71篇
社会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1.
从"摄影作为艺术"到"艺术作为摄影"--视觉文化问题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视觉文化史上,摄影理论一直围绕着"摄影作为艺术"而展开.然而,摄影作为艺术的辩护是以屈从于传统艺术观念为代价的失败的辩护.对此,本雅明提出应将"摄影作为艺术"的思考方式转换为"艺术作为摄影"的思考方式.这一转换带来了摄影理论的革命性变革.本文从哲学、文化学、主从关系三个方面阐述了"艺术作为摄影"的理论内涵.如何理解这一转换的真实内容,是理解摄影及其当代视觉文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2.
意大利哲学家乔治·阿甘本(GiorgioAgamben)也许是我们时代最重要的哲学家。他的思想可能是我们时代对卡夫卡、海德格尔、本雅明和福柯的最可靠的接力。他最近十年的写作主要替我们回答了这些伟大思想家留给我们时代的两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83.
本雅明的《历史哲学论纲》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共同体现了其对于时间问题的强调.在前者中时间问题呈现为历史和政治的话语,而在后者中本雅明关注的是这一时间性问题的美学情境.本雅明的时间概念与意象问题紧密相关,“辩证意象”作为现在与过去交汇的凝练意象表现为被时间充盈的空间,在美学意义上呈现为充满张力的视觉片段从不断进步的历史连续体中剥离出来,这一视觉片段即本雅明的“辩证意象”.  相似文献   
84.
通过对本雅明几部有代表性的作品及其视角形成进行分析,探索了他非正统的思想旅程,指出他的理论思想经历了从早期形而上学语言哲学的寓言观、其后的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现代论到后期以救赎为核心的历史哲学的发展过程。最后提出本雅明理论思想的本质是一种否定的神学,它源于犹太神学中对终极真理的追求和对弥赛亚的向往,而马克思主义则是实现这种追求和向往最好的世俗手段。  相似文献   
85.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的重要成员,本雅明的艺术批评思想较之该派同仁有着很大的不同,他认为艺术批评就是完成对真理的认识,并把语言解读为一种被传达的客体,进而以此出发,将艺术看作取代哲学理性而承载着认知真理的载体——其样式在现时代只能是“寓言”式的。  相似文献   
86.
87.
寓言从古希腊发展至今,经历了多种形态。黑格尔、本雅明和詹姆逊分属于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现代时期和后现代时期三个不同的时间段,他们对于寓言有着不同的评价。他们对于寓言的理解,既具有个人的独特性,又具有时代的代表性,这源于他们不同的美学观、对隐喻和社会关系的不同理解及不同的时代观念。  相似文献   
88.
本雅明的成功是由于他揭示了当时先锋派文学和机械复制艺术的一些固有特点,使人看清了当下艺术的一些美学特质.这其实很大程度上来自他的马克思主义态度,虽然本雅明本人对此未作什么正面阐述,而且这些结论本身也似乎与马克思主义文论没有什么直接关联.但是,细察其间的脉络不难看出,这些理论恰是本雅明在新时代尝试构建新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结果.因此,他的成功足以给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论建设提供启迪.  相似文献   
89.
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提出和阐述了技术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对艺术的影响,当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生产手段的时候,对电影艺术的发展与勃兴体现出了现代技术主义技术的革新倾向,同时也对电影的艺术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考验,无论是电影的文学根基,还是技术主义,本雅明的技术主义对现代影视作品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0.
本雅明《译者的任务》已经受到许多中国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但译界对其中的很多观点仍然莫衷一是。从"翻译与人的关系"、"意指对象、意指方式和纯语言的关系"以及"译者的天职"等三个方面出发,对比分析了一些国内通行的《译者的任务》汉译本,去伪存真,最大限度地厘清了歧义与误读。得出了"翻译的本质不因人改变"、"纯语言来自于意指对象和意指方式的作用"以及"译者的天职是寻找纯语言、重建巴别塔"等结论,并梳理出本雅明翻译哲学思想的逻辑框架,为今后的翻译理论研究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