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4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1篇
社会学   8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王江雨 《领导文萃》2013,(16):34-36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得以在民主选举的基本框架下长期执政,其秘密何在?依笔者的观察,行动党能维持一党长期执政的局面,和它自创立以来就采取的某些亦正亦邪的"立场、态度和方法"是分不开的。"秘诀"之一是以交付业绩为中心,唯此为大,为此目的采取一切务实手段,包括去意识形态化。新加坡刚被迫从马来西亚分离出来之时,如李光耀所说,"我们眼前困难重重,生存机会渺  相似文献   
12.
新加坡发展繁荣的原因很多,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李光耀的卓越领导。世界政治领袖对李光耀及其作用有很高评价。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李光耀是第一流的世界政治家;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和新加坡国父李光耀的思维方式表现出富有东方智慧的理性精神.邓小平"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的"猫论"和李光耀一切以行得通为原则的"行得通论",体现了实用理性;邓小平"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的"摸论"和李光耀鞋子"穿得越久,就越觉得合适"的"鞋论",体现了渐进理性;邓小平"不搞争论"、"抓紧时间干"的"不争论"和李光耀"是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将来怎样,让下一代去决定"的"存而不论",体现了实践理性.  相似文献   
14.
焦点·人物     
《新天地》2015,(4):7
"光耀"辞世——3月23日,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逝世,享年91岁。李光耀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政治生涯里,先后担任新加坡首任总理,国务资政及内阁资政,在地缘政治的夹缝里纵横捭阖,不但把一个贫穷落后的中等城市变成一个国际化强国,他自己也从一个国土狭小的岛国领导人成为活跃于世界舞台的重量级政治家。  相似文献   
15.
1978年10月,邓小平访问新加坡。此前,中国在极左时期一直称新加坡为"美帝国主义的走狗"。当邓小平吃惊地看到新加坡的成就时,他承认对方实行的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的方针是对的。  相似文献   
16.
新加坡在独立初期政府腐败非常严重,经过人民行动党多年的治理,新加坡已成为全球最清廉的国家之一,在透明国际清廉指数排名中,新加坡连续多年全球排名前十位、亚洲排名第一。从全球范围来看,如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一党独大"并能保持清廉的政党为数尚少,究其原因,在于新加坡建立健全了有效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一、从权力来源上对公共权力予以制度约束(一)适度竞争的选举制度制约新加坡是议会共和民主制国家,依据  相似文献   
17.
80%的新加坡人居住在政府提供的组屋里,以组屋为代表的社区建设,因为融入了人性关爱的理念和设计上的智慧,逐渐成为新加坡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石。新加坡社区的建设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贯穿于新旧社区的共同设计理念是什么?社区居委会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生活方便人情味足新加坡在建国初期,经济民生凋敝,青年失业问题严重,经常发生示威抗议。新加坡首任总理李光耀在两年的时间里遍查全  相似文献   
18.
《老人世界》2008,(12):51-51
今年9月16日,是新加坡“国父”、内阁资政李光耀的85岁生日。当天,李光耀依然是在繁忙的工作中度过的。“到了85岁,每天其实都是意外的礼物。只要我身体还健壮,精神还好,我将会继续帮助新加坡。”他说。病榻上坚持工作从不言放弃的李光耀,多年来坚持退而不休。目前在内阁中排名第三位的他,仍在为新加坡的前途辛劳。他不想退休,是希望对国家的大事拥有发言权,  相似文献   
19.
正马六甲海峡南口处有一个"花园城市国家"新加坡,满城瑰丽的植物争奇斗艳。而它的近邻中国,幅员辽阔、山川壮丽。近几十年来,这两个亚洲的新兴经济体在往来互动中擦出炫丽的火花,不断谱写合作的新篇章。去年8月25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开始了为期一周的中国之行。抵京的第二天,李显龙接受了环球人物杂志记者的专访。  相似文献   
20.
陆向前 《领导文萃》2011,(Z1):59-63
新加坡人对大选结果的热议尚未退烧,一个爆炸性新闻就接踵而至。在全球享有很高声望的李光耀,与他的继任者吴作栋双双宣布退出政府内阁,不再担任资政,只保留国会议员的身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