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4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1篇
社会学   8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本文以《李光耀 40年政论选》为依据 ,围绕李光耀执政期间所实施的一系列经济政策 ,从经济发展的政府行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等三个方面 ,总结评述了李光耀的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32.
李光耀治国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国家的大政治家”李光耀治理新加坡,有着诸多的特征:1.构建稳定的政治体系;2.努力拓展生存的空间;3.融合多元的民族语言文化;4,在法律上,实行严刑峻法。于是创建了一个新型的现代化的国家。  相似文献   
33.
本文针对新加坡建国40多年来的建设成就,以《李光耀四十年政论选》为依据,对李光耀在培养和利用人才方面的主要思想进行归纳和分析,以得出其人才思想的精髓,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服务  相似文献   
34.
诺微 《领导文萃》2007,(8):60-63
2007年4月20日.新加坡国会宣布解散,第十届新加坡国会选举将在5月6目举行。  相似文献   
35.
吕元礼 《领导文萃》2011,(Z2):45-47
邀请人才很主动为了物色最好的人才竞取议席、组成内阁,执政的人民行动党不仅从党内基层组织中的积极分子中选拔合适人选,而且通过主动游说、专门邀请各界优秀人才入党从政。新加坡前行动党议员吴俊刚就是因"党找人才"而加入政坛  相似文献   
36.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在其著作《李光耀观天下》中说道:"我来到这个世上,并不是为了探索什么生命的意义,更不会对这个深奥的问题发表长篇大论,我的生命的意义就是做到了我想做的事,而且我一直是尽力而为,所以我很满足,没有遗憾。"李光耀的一生被评价为"充实及丰硕",  相似文献   
37.
和静钧 《东西南北》2011,(13):34-35
不久前扬言要拆掉老屋,以免故居成“圣地”,影响四邻商业开发的“新加坡国父”李光耀,5月14日又来了一个大动作。令世人备感意外。这回他要拆掉的,不是房子,而是“宝座”——他宣布从内阁退休。终结了连续担任内阁职务长达52年的神话。  相似文献   
38.
叶永烈 《中外书摘》2010,(11):25-28
1986年12月15日早上,保安官员急匆匆求见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报告突发事件——刚刚获知国家发展部部长郑章远先生自杀身亡,并留有一封写给总理的遗书。  相似文献   
39.
民族国家建构在一定程度上是要解决“谁的国家”的问题。新加坡的民族国家建构理念可以追溯至新马合并时的“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新马分离后,新加坡并不急于将各族群整合成一个民族,而是努力构建个人和族群对国家的认同。新加坡对华人宗乡社团进行改造、取代,将华人还原成个体的公民直接与之接触。新加坡将英语作为工作语言,力图为各族打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同时将马来语、华语、泰米尔语确立为具有官方地位的语言,为各族表达差异、发展文化留下了空间。新加坡还着眼于提升落后的马来人的竞争力,在一定时间内优待马来人,肯定少数族群的文化,将国家建成保护华人、马来人和印度人的政治屋顶。  相似文献   
40.
《社会学家茶座》2009,(2):156-157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基肖尔·马赫布巴尼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题为《亚洲资本主义留给西方的启示》的文章,文中提到,在这场金融危机之后,亚洲精英和西方精英之间的鸿沟将进一步扩大。大多数亚洲人认为,这场经济危机恰恰论证了亚洲资本主义模式的可行性。确切地说,亚洲模式并非仅有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