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65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30篇
人才学   12篇
丛书文集   111篇
理论方法论   24篇
综合类   427篇
社会学   52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汉族园林审美精神内核在于禅心,而藏族林卡审美精神是执着于佛性境界.本文运用比较方法研究汉族和藏族古典园林审美精神的差异性,系统分析内隐于因林审美精神中的民族性因素,挖掘出汉藏族园林艺术风貌异质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2.
唐写本《玉篇》大量引用《字书》,在内容方面,《字书》与《说文》存在一致性,也与《经典释文》、《五经正义》、《一切经音义》等唐代文献所引《字书》存在一致性,唐写本《玉篇》中的《字书》即吕忱《字林》。《字书》、《字林》同实异名,这与有关史书栽《字书》而不载其撰者姓名以及顾野王称《字林》为《字书》有关。  相似文献   
53.
林纸结合离不开规模经营。国家的林业和纸业产业发展政策,对林业经营和管理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解决纸浆林基地问题,需要进行林业经营和管理制度的创新,建立商品 林采伐申报制度,通过普遍的订单管理制度为造纸企业提供充足的原料基地,在家庭私有化 林场的基础上实现股份制规模经营,从而实现集体商品林生产和木浆林生产的“双赢”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4.
20世纪70年代,文化批评和文化研究在西方学术理论界的崛起,使翻译研究突破了传统的语言学模式,上升为一种文化反思.翻译作品被视为特定文化背景下的文化建构,与那个时代的政治、历史、经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译作沿用了传统的意义传递,遵循译入语的文学和文化规范,通过对原文的文化改写和重置,来实现译文在译入语环境中特定的时代和文化功能.清末民初著名的翻译家严复和林纾的译作是这种释译的文化观点的很好的个案.  相似文献   
55.
20世纪的初期和中叶,林纾和嵇文甫分别撰有《评选船山史论》和《王船山史论选评》,一则为学生揣摩练习作文而作,一则为批判而撷取其思想精华而作。面对共同的对象《读通鉴论》,在船山所论秦至南北朝时段的史事内,两者选评的对象仅有一论重合。本文尝试就两者的撰述旨趣、内容、批评视角和各自所反映的时代特征之异作初步的梳理。  相似文献   
56.
本文以林纾成功的翻译为例,分析社会背景和接受者因素对翻译行为的影响,指出衡量译作的价值,不只在看它是否“忠实”于原作,还在于看它是否适应社会进步的需求,有时后者比前者更重要。  相似文献   
57.
本文就宗族研究史上弗里德曼的宗族理论与"义序研究"的关系问题作了回顾和讨论,认为林、弗两氏宗族认识之异同,可以用"宗族的功能论"与"功能的宗族论"之异同来归结;弗氏在其理论构筑中只能入手、吸收"义序研究"之部分成果的"偶然"之中,内含着当时功能主义、非洲宗族范式的流行以及弗氏本人宗族研究取向等的"必然"因素;然而,这种"必然"导致了弗氏理论对宗族的观念系谱等文化要素之分析的忽视,并进而局限了其理论自身的阐释力.本文提示,世纪之交的本土汉学人类学的宗族研究仍要立足学科,发挥其诸如亲属制度研究、田野工作等方面的学科特长和本土文化分析之所长,为整体的家族、宗族和汉学研究作出应有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58.
关于12世纪末13世纪初蒙古草原强大部族克烈部的族属,学界各抒己见,莫衷一是。对于该部族源,不能妄断他们就是原蒙古人胤嗣或是突厥、回鹘(纥)人后裔,其原因就在于此部所包含的部族成分极为复杂,主要是较早移居漠北草原的“九姓鞑靼”,即在政治上统括留居漠北的回鹘人和其他突厥人余部后形成的复合群体;“克烈”这一名称,应源于漠北地名“哈喇和林”。  相似文献   
59.
引入古民居的人文要素(生活习惯、环境、风俗习惯等)而形成古民居灾损数据库,建立基于核心树的民居灾损仿真库生成体系,完成基于核心树的古民居仿真数据库的生成、动态维护、融合与分离等过程。使用基于树-库双向管理维护机制,实现海量数据的快速查找与匹配。形成科学的古民居灾损模型,直观表现出古民居的灾损程度,可以有效的还原古民居的历史或对古民居进行不同环境与条件下的场景重现。  相似文献   
60.
生活在以“半开放半封闭”为鲜明时代特点之清末——民国初年的林纾,以其不懂外语而与其他译家共同承担翻译任务,并采用“大胆”的翻译策略而一直以备受争议的身份存在于译界与读者视域之内。不懂外语,便无译者主体性吗?采用“大胆”翻译策略,皆因译者受制于主流“意识形态”与“诗学”的双轭制衡而体现译者的“伪主体性”吗?身为译者,林纾所体现的译者主体性以“一仆二主”(译者从属于原作者与读者)为前提,或以实现译者主体性与作者主体性及读者主体性“良性沟通”为体现吗?上述问题,对于研究时局发生鲜明、剧烈动荡的清末——民国初年间“开放与封闭双氛围”下之翻译主体间性具有积极意义。为更深入研究清末——民国初年这一开放与封闭双氛围下的翻译主体间性,文章立足于清末——民国初年这一超文本语境变量,以林纾及其译本《黑奴吁天录》为例对翻译主体间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