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8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00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2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64篇
理论方法论   65篇
综合类   820篇
社会学   148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女性身体·五四话语·革命救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革命意识形态成为主流话语左右着文学创作时,丁玲试图通过对女性身体的革命救赎寓言化书写将女性书写融入主流话语体系之中。女性主体意识在这一过程中被深度扼制。然而,女身书写的自身逻辑却在另一层面干扰着文本意义的生成,不自觉地流露出作者未被泯灭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52.
《马贩子的女儿》中梅宝的欲望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贩子的女儿》中梅宝是一个经济上受压迫,心理上长期受压抑的未婚女子,在家道中落时,面临着被扫地出门的境地,准备以投水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痛苦,后被医生佛格森所救。劳伦斯在描写梅宝所处的经济困境同时,着力探索了她的心理发展和心理状况,揭示她长期受压抑的精神状态。本文采用拉康的欲望理论来对梅宝心理进行分析,说明受到压抑的欲望是她的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53.
人是歧途     
也许,人,就是歧途。因为人是欲望的化身,没有欲望也就没有人。 人,未必高于其他动物。见一头牛被奴役,便可想到人也在被命运奴役。见一只鹿自由快乐地消磨光阴,便可想到,人的一切所为,也正是为了快乐地消磨由一生光阴铸成的歧途。就像坐着长途的列车,空洞的时间难熬,便玩着扑克牌。玩呀玩呀,那煎熬的时间就在快乐中过去了。再看时,好了,到了,大家散伙下车,扑克牌再无意义了。当然,把扑克牌换成书也行,换成沉思也行,换成辩论也行。  相似文献   
54.
人生三字诀     
程刚 《人才瞭望》2014,(4):92-92
人生之路悠悠漫长.快乐悲伤.忧愁苦楚.酸甜苦辣……谁的生命更加精彩.由自己把握自己创造。常怀三心。要清心寡欲。欲望是人生进步的动力.生的欲望、成功的欲望、成才的欲望……但欲望过了头.便会使人生失去平衡.使人性失去理智.最后无法控制自己走向深渊。要少一些杂念多一些清静.少一些索取多一些满足.能控制.会自警.善自醒.常常校正人生努力方向。只平心静气。  相似文献   
55.
平凡最难     
与几位演员在一起,谈到演戏的心得。有一位说:"我喜欢演冲突性强的人物,生命有高低潮的。"另一位说:"怪不得你演流氓演得好,演教师就不像样了。"还有一位说:"每次演悲剧就感觉自己能完全投入,演得真是悲惨,可是演喜剧就入不了戏,喜剧的表演真是比悲剧难呀!"另一位这样答:"那是由于在本质上,人生是个悲剧,真实的痛苦很多,真实的快乐却很少。"  相似文献   
56.
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之历史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家"成了一个独特而又常见的叙事角度."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家族小说以反封建为主题,"家"是一种旧文化、旧制度的象征,是作家批判的对象;建国"十七年",家族小说以迎合无产阶级文学观念,文学创作与革命历史叙说相结合;80年代以后,家族小说企图完成对历史的重新书写,以此表达个人的生存欲望.  相似文献   
57.
<源氏物语>与<红楼梦>是日中古典作品的巅峰之作,分别代表了两国文学的最高成就,他们有许多相似之处.甚至有<源氏物语>是日本的<红楼梦>之说.通过比较,研究两部作品中男主人公文化人格的建构来找到形成二人性格此种情况的深层次原因,以及探求这看似相同的两部文学作品中细微的区别,和找到男主人公人生幻灭感的来源和解脱之道,为当下文化人格建构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8.
贾樟柯在"故乡三部曲"之后的故事影片 《世界》 不仅是他从"地下"转到"地上"的解禁之作,更表明了其电影"世界"地形学的初次裂变.因此,影片名称和创作者的无意识隐意在这里实现了双重的契合.在全球化和城市化大潮的裹挟下,小武兄妹在乡间小路上无意间踢到的可口可乐易拉罐发展为北京世界公园里的全球微缩景观,《站台》 里反复回乡的公共汽车被世界公园里无法起飞的飞机所取代.一方面是全球景观所营造的宏大神话,另一方面是在合理性剥夺的语境下被遮蔽的空间困境,贾樟柯电影"世界"的裂变成为中国人在转型过程中境况的悖论书写.  相似文献   
59.
系列电影 《小时代》 继承了海派文学书写现代性体验的传统,然而却展现出消费时代一个消弭了历史与地理意义的闭合欲望空间.资本是 《小时代》 中个体生活样态内在的运行逻辑,也是外在的魅力源泉,并实现了对于个体精神的影响与规训.在资本追求感性快乐与引发物质差异的双重作用中,《小时代》 反映出主体精神分裂的时代症候,并由此成为关于分裂的寓言式呈现.  相似文献   
60.
现有研究未对道家的真乐和俗乐加以区分,导致得出道家否定人生幸福的错误结论,故有必要厘清真乐和俗乐两者的区别和联系。道家真乐是指依靠内在精神自我激发而引起的快乐,俗乐是指由外部的物质或精神因素刺激而产生的快乐,两者构成价值上的对立,但在现实中共存。以真乐为人生目标能促使人的物质欲望提升为精神追求,最终达到与道合一的至乐境界,这是一个使人生趋于圆满、社会趋于和谐的精神修养过程。因此道家认为真乐优于俗乐,是具有真正价值的人生快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