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8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00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2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64篇
理论方法论   65篇
综合类   820篇
社会学   148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1.
本文以《嘉莉妹妹》的主人公嘉莉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在城市中努力奋斗的经历和事迹为参照,同时结合当今中国社会女性的生存现状,尝试对二者在时代背景、文化传统、欲望追求以及自我意识等方面的极其相似之处进行比较与分析,提出两性关系和谐维系、共同发展的新思路,为中国女性发展的现状提供一个学理式的文本解读,也为新时期的女性研究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模式。  相似文献   
92.
幼师专业的学生,性格活泼好动,自我表现欲望较强,在进入学校时就具备了一定的综合素质,如弹琴、唱歌、舞蹈、表演等。经过学校专业课和各种活动的学习与训练,除了上述素质,学生在教师技能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如语言表达能力、协作能力等。这些特点都为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多元智能的尝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第一段]  相似文献   
93.
人人都有梦,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梦是人在睡眠状态下,一种漫无目的、不由自主的奇异想象,是一种精神的漫游。奥地利精神分析心理学派鼻祖弗洛伊德解释梦是“性的本能欲望的象征性的满足”。科学家认为,由于大脑细胞的积极活动,而使人进入梦境,没有这个梦境,脑细胞蛋白质的新陈代谢就不能进行,所以,做梦是人的生命所必需的。它与生命攸关,不可缺少。  相似文献   
94.
江世英 《人才开发》2007,(12):11-12
一、创新人才的定义1.教育视角从教育学的角度,创新人才应具有大无畏的进取精神和开拓精神;有较强的永不满足的求知欲和永无止境的创造欲望:以创新能力为特征的高度发达的智力和能力;同时还应具备独立完整的个性品质和高尚情感等。创新型人才要求具有广博的和专业相  相似文献   
95.
《城市发展史》一书按照西方文明重心转移的轨迹,对西方发展历程中城市物质形式和社会文化进行了精辟的论述。从城市的本质和功能出发,笔者总结出城市演变中欲望与理性交替上升的轨迹,简要分析中国的历史和现状,比较中西方意识形态的异同,试图予未来中国的城市发展以启示。  相似文献   
96.
本文从营销的视角,分析目前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7.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识字对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时下识字教学效果不尽人意:高耗低效,学生对识字兴趣不大,写字潦草,错别字随处可见。如何扭转这一现状呢?《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  相似文献   
98.
在我国,近几年来,女性违法犯罪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在记录她们罪错的字里行间,我们不仅看到了她们违法犯罪的事实,更窥见到她们的人性、母性等善良的天性与那些邪恶力量的拚搏与挣扎;既看到了女性长期受压抑后疯狂的报复,更看到了她们灵魂深处的痛苦。她们的罪行当然要受到法律的惩罚,但是我们更关心的是什么导致她们一步步走上违法和犯罪的道路的。 一、情感错位与女性犯罪 女性的情感世界较之男性往往要丰富得多,这种情感大多体现在母爱、情爱和性爱当中。然而也正因其感情的丰富而又多善于幻想,所以就往往容易造成在情感问题上…  相似文献   
99.
根据弗洛伊德的释梦理论并结合艾米莉.迪金森自身的心理状态解码其诗作"I started Early—Took myDog—"的象征意义,探讨诗中展现的爱情与死亡在作者虐恋心理状态下的统一;利用拉康关于欲望即他者欲望的理论,分析了诗中展现的欲望观,并指出这种欲望观根源于19世纪上半叶美国社会对女性的歧视与压迫。这是笔者尝试用精神分析学批评(psychoanalytic criticism)理论对艾米莉.迪金森诗作"I started Early—Took my Dog—"进行的初步解读。  相似文献   
100.
阳光与海滩     
一日里翻了两次书,结果遭遇了两句名言:一句是袁中郎的“世上所难得惟趣”,一句是朱自清的“自由自在的身子”,颇有感触。想想“自由自在的身子”和“趣”于人而言,该是多么本性的东西啊!对于人类目前的状态,无疑这两句话的打击是有些大了。人的本性总是要湮灭于欲望之中,一如野鸡舞镜常常死于镜前一般。[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