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43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47篇
社会学   41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211.
歌词作为文学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一定时期文化的反映,也会带有特定地域的空间特色。香港,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造就了其独具一格的文化样式,而作为大众文化符码之一的粤语歌词更是某种意义上香港人生活、情感的折射和缩影,本文将通过对香港乐坛著名填词人林夕和黄伟文词作的分析来解读词人创作背后的文化心态和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212.
情歌,作为昭乌达蒙古民歌的组成部分,在昭乌达地区广为流传,曾经流传的这些情歌,以音乐的旋律表现出对爱情的追求,用爱情的歌声唱出对封建腐朽制度的抗争。  相似文献   
213.
歌词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歌曲整体的情绪、体裁、风格与意境。好的歌词应当是一首好诗。她要有诗的意境,诗的韵律。即使离开了音乐,她也应该有独立的艺术价值,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214.
罗碰碰 《现代交际》2005,(12):54-54
在香港,在娱乐圈、在华语流行乐史,林夕既是一个 人的林夕,也是人山人海的林夕。一个疏离的人、一个神 经的人、一个隐现在近3000处歌声后面的人、一个单枪匹 马更新了华语乐坛的人,这个人不可能不是他自己,也不 可能只是他自己。当张国荣在重重心事后幻灭无常,当王 菲在恍惚人间里自演自唱,当黄耀明在奇异世界中春光乍 泄,林夕都在他们之中,就像他们每个人的精神镜像,我 中有你,你中有我。  相似文献   
215.
歌唱是音乐和歌词语言文字的相互结合体,歌词语言在歌唱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歌唱语言的规范化和技能化在歌唱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演唱者的咬字吐字的艺术特定化处理和正确科学的发声以及流畅动听的音乐旋律曲调相结合,给听众塑造深刻的音乐形象。演唱者必须充分认识语言的规律和特征.掌握语言在歌唱时的特有规律,做到正确的咬字与吐字,充分发挥语言在艺术中的创造功能与作用,以便演唱时能更好、更完美地表达演唱作品的思想情感内涵。  相似文献   
216.
李炳海 《中州学刊》2008,(1):211-217
《诗经·国风》在其生成期的演唱方式,可以通过流传下来的《国风》文本加以判断.《国风》中的绝大部分歌诗,可以根据演唱方式分为同调歌诗和异调歌诗两种类型.同调歌诗是各段歌词用同一曲调演唱,各段歌词之间没有曲调的差异,这类歌诗在《国风》中占很大部分,但地域分布不够均衡.异调歌诗是同一首歌用几种曲调演唱,各段所用的曲调不尽相同,变换曲调的方式多种多样.《国风》同调歌诗和异调歌诗的划分只是相对的,二者之间的界限在某些歌诗中不是泾渭分明的.《国风》的演唱方式还有单唱体和对唱体的差异.流传下来的《国风》文本绝大多数是单唱体形态,但有些歌诗明显是对唱体,对唱的方式也多有变化.  相似文献   
217.
歌词创作中的隐喻有两种类型 ,修辞句式隐喻和文学整体隐喻。前者是指一个局部句式 ,后者则是一部作品的全部或相对独立的段所涉及的整体构思。其中隐和喻是一种对立的关系 ,喻训晓 ,隐训藏。当今歌词创作中 ,有时隐喻的作用主要是利用相似联想 ,将描述的对象在喻象基础上得到生发展开 ,使歌词产生丰富的审美意义。此外 ,有些词作在隐喻的双重视野中所观照的两种事物本质距离较远 ,表现方式上也多偏离常规 ,如果能把握好度 ,那么这种隐喻能给人们留下较多的思索和联想的余地 ,能拓展歌词艺术的审美空间 ,让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218.
<宋书·乐志>中保存有若干声辞杂写、不可通读的古代曲辞,包括<上邪曲>在内的刘宋"今鼓吹铙歌词"三篇尤为难解."今鼓吹铙歌词"<上邪曲>的研究对于其本身及其他汉魏六朝乐府曲唱文本的解读都具有重要意义.这一问题的突破性进展出于孙楷第先生的成果.  相似文献   
219.
西南交通大学于2011年115周年校庆时正式公布了校歌,它是在1947年版《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院歌》基础上稍微修改曲谱而成的。歌词文雅、词义高远,深受师生及校友喜爱。一般认为,歌词是由当时的唐山工程学院国文及历史教员吴稚晖先生于1934年创作完成并确立的。然而从校歌歌词内容、学校年谱杂志和校歌审议文件三个方面,综合《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年谱》、《交通大学唐山土木工程学院专章》、《交通大学稿——校徽校训校歌》等史料考辨发现,《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院歌》歌词应于1930年5月左右正式确立。  相似文献   
220.
陈欣  刘尊明 《江汉论坛》2006,(5):114-118
《念奴娇》是宋词长调中的三大“金曲”之一,该调的起源与盛唐著名歌妓念奴有关,曲调的内容题材应关合艳情,而声情旋律则偏于高亢。该调的创制时间大致在中唐前后,但歌词的创作则始于北宋并在两宋形成繁盛之势。然而两宋《念奴娇》歌词的创作并没有受到曲调偏于香艳“本色”的限制,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苏轼代表作的影响,苏词的题材内涵、精神意绪以及表现方式被后世词人广泛接受和沿袭。《念奴娇》的创作实践和发展轨迹,不仅有力地证明了成功范式对歌词创作的规范作用,而且也再次显示了苏轼在宋代词史上的领袖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