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7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介绍了武威方言的语音系统及其与普通话的差异 ,指出了内部小片方言、被称为“秃嘴子话”的清源话的语音特点 :声母无 ts、 tsヰ、 s,其属字皆归 t 、 t ヰ、 ;名词后缀“子”有舌尖颤音韵尾 r  相似文献   
12.
《武威汉代医简》校读五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讨论五组竹简,认为前三组竹简并不能够确定为同一部分的简文,将它们编联在一起不适宜,应该分别释读,单独排列;第四组竹简所脱的简文则可以根据前后简文所记的相关内容作相应的补出,最后一组简文则将未缀合的一支残简加以系连。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结合金昌武成两市的实际,阐述了金昌武威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条件和战略定位,探讨提出了金昌武威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言及近世日本的对外意识时,以中华华夷思想为模板所创的所谓的"日本型华夷思想"尤为值得研究者关注。日本型华夷思想反映在文化意识上则当时的一些文人在"夷夏之争"的理论思辨上做出了种种努力,力图在中华思想的框架内,摈弃对于日本文化的自卑心理,树立日本也可为"中华"的独立意识。只不过,不同于以古代的礼教文明为评价基准的中华华夷思想,将关注点放在了皇统一贯和"武威"上。这些文人的主张虽因说服力的欠缺而在18世纪以后就渐趋销声匿迹,但他们所做出的努力无疑对日本国家主体意识的树立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详细叙述桑原骘藏关于安氏家族来自布哈拉的论文之后 ,富安敦认为 ,根据《河西节度副大使安公碑铭并序》、《元和姓纂》以及其他一些史料 ,武威安氏家族在汉代由安息入华 ,这个家族的来源与布哈拉没有任何关系  相似文献   
16.
1985年,甘肃武威旱滩坡19号前凉墓出土了两份衣物疏,这对研究前凉时期河西的历史、经济、文化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文章主要从文字考释和名物考证两个方面对这两份衣物疏展开研究,纠正原释文多处误释,并对相关名物详加考证,文章对同类文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8,(2):61-63
唐初,安氏兄弟脱离李轨政权,归顺唐中央。究其原因,前辈学者多认为是经济利益的驱使,且一笔带过。本文认为,除经济原因之外,政治上的需求以及心理上的认同也是其归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从武威西郊林场西夏墓谈西夏的主体葬俗——火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夏是以党项羌人为主的多民族王国,本名大夏,因其活动地域主要在北宋的西北、宋人称其为西夏。西夏在历史上曾存在一百九十余年,其文化既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又融汇了汉文化和佛教文化,反映在葬俗上,则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其别具特色的文化内涵。70年代后期,在武威西效林场发现了两座西夏墓,这是两座具有明确纪年的墓葬,这两座墓的发掘对研究西夏党项羌人的葬俗提供了详实的实证资料。下面,本文就这两座墓所反映的党项羌人的主体葬俗——火葬,结合史籍资料,对这一葬俗作一简略阐述。武威西效林场发现的两座西夏墓葬,两座都是单室拱形券顶砖室…  相似文献   
19.
祭月亮是武威地区中秋节以核心家庭为单位举行的仪式。通过对祭月亮仪式前制作祭品大月饼、孙猴猴盘、对花月饼、花馍馍以及祭月过程偷孙猴猴盘、剜月、泼散供品的详细描述,解读武威中秋节祭月亮仪式的象征意义,可分为实物象征、行为象征和颜色象征,同时,因民众信仰不同而象征意义也有差别。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以来,在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的武威地区,发掘了一批吐谷浑贵族墓葬。该地区被考古学界认为是吐谷浑亡国后的“先茔”地,其中喜王慕容智墓保存最为完整。本文通过对武威地区吐谷浑墓发掘资料的整理,对葬俗进行溯源探究,从更多角度分析武威地区吐谷浑贵族墓葬葬俗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