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6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19篇
民族学   13篇
人才学   10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318篇
理论方法论   50篇
综合类   568篇
社会学   79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 毫秒
161.
从稻作起源的神话以及农耕礼仪中的相似点着手,通过比较日本人和佤族的宗教祭祀和神灵观念两个层面及其所显现的共同文化要素,可以发现:以栽培杂粮和薯类等的刀耕火种文化为基层文化的日本文化不仅与佤族共同拥有稻魂信仰、祖灵信仰,而且同大自然共生共存的宗教思想意识及充满丰富感性的民族性格也是非常相似的.  相似文献   
162.
曾国藩是理学的虔诚信仰者和笃实践履者,一生勤治理学.其对理学的贡献不在学理而在实用.本文重在探讨曾国藩理学思想中的"心"这一核心概念,通过分析心与理、气、性、物、境、欲等的关系,从哲学层面揭示曾国藩理学思想的丰富性和实用性,而这也是前人较少涉猎之处.  相似文献   
163.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其地位堪比孔子,其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其思想体系包含广大,涉及众多范围,"存天理灭人欲"就是其代表思想之一。"存天理灭人欲"也是中国思想史上历来颇受争议的话题之一,众多的学者都是以负面的态度来给予"存天理灭人欲"评价,但仔细的琢磨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我们还是能发现也有其合理的成分。  相似文献   
164.
165.
女票     
他灵巧地玩弄着一支枪。那支德国造的小左轮如黑色的乌鸦在他的手里"扑棱"了一会儿,然后又被他紧紧地攥住。他下意识地吹了吹枪管儿,乜斜了一下不远处那个被绑的女人,咽了一口唾沫。"你一定不想死!"他说,"可是没办法!"被绑的女人一脸冷漠,静静地望着前面的那个男人。她看到他又卸了枪,那枪被卸  相似文献   
166.
朱利安·巴恩斯的近作《终结的感觉》讲述了主人公托尼围绕好友艾德里安的自杀对人生展开的回顾,借"死"来审视"生"。这部作品是一部通过还原个人记忆和修正私人历史而建构出的死亡叙事,凸显了死亡对个体生命的积极意义,透射出巴恩斯"向死而生"的存在主义哲思。  相似文献   
167.
人类的精神创造和物质创造总是体现着人的尺度和目的.文学创造是一种精神创造,于是,“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成为文学创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了.古往今来的一切伟大作品也无不是以“人文关怀”为主题.阿瑟·米勒的成功之处在于他能够将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在一战后的美国现实这一大舞台上交汇,让后人深刻理解了那一特定时代里,人们的意识形态和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168.
上海与江浙周边地区对跨界环境灾害突发事件的联防联控,不仅事关上海城市民生和社会稳定的大计,还涉及长三角区域环境生态的共同治理保护、区域一体化的制度建设、区域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经济、社会、环境生态重大问题的解决。上海应建立跨界环境灾害联防联控的相应组织机构与协调机制,提升针对跨界环境灾害的应对能力,牵头开展长三角环境灾害共同治理的重点专题研究,主动参与源头地区环境灾害的共同治理和共同防范。  相似文献   
169.
青年黑格尔派宗教批判的逻辑结局就是“上帝”的死亡.施蒂纳的“唯一者”、费尔巴哈的“类”、马克思的“现实的个人”能被理解为“上帝之死”后的产物吗?本文认为,某种意义上都不能.因为作为“超感性世界”、“精神世界”意义上的“上帝”无法死亡,超越性内在于“人”之中,关键是如何把它“现实化”.  相似文献   
170.
对于传统民族志来讲,历史记录就是历史本身或历史事实.然而,从现代民族志视野看,历史是文化建构的产物.对历史文献记录不断更新的阐释,也导致了民族志的真实性问题变得越来越错综复杂.关于“拖雷之死”这一历史事件,历史文献中有着不同的叙事文本,学者们对有关“托雷之死”的诸多文本也持有不同看法.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有些学者以“宫廷斗争论”来阐释“拖雷之死”,今有罗贤佑推出“托雷死于窝阔台之害”的看法,笔者试图针对“拖雷之死”这一历史事件进行的文化建构过程,对罗贤佑的这一论点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