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9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74篇
社会学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由于交际环境变小、与其它人口多的民族杂居等原因,越南的尔都、布依、仡佬、阿连和马良等少数民族的语言正在出现逐渐消亡的危机。要保留和发展这些濒危语言,笔者认为这些民族必须得到良好的普通话(即国家通用语言)教育,以便创造与各民族进行平等交际的环境。同时,要多种形式地组织这些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为他们使用母语进行交际创造环境。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对主体哲学的批判赋予了语言历史与社会的向度.而民族作为历史现象和具体社会关系的一种存在,离不开语言对其形成和发展的影响.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语言是民族的根本性特征之一,这一基本观点对中国民族语言观的形成、发展以及少数民族语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工作多年来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语言观在中国的灵活运用与实践.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民族语言,德语可谓历史悠久.但经过"三十年战争"后,德国民族一度对德语的价值失去了自信.在这一处境中,莱布尼兹奋然提出"语文作育"和"德语思维社会"等观念,旨在唤醒德意志民众重新肩负起母语作育的责任.在评论了莱氏对德语的长处和短处的分析后,本文简略地追溯了现代德语于继后两世纪的发展.以此为背景,本文进一步指出当代德语正面对另一次的语文危机,而挑战主要来自英语的强势.几年前终于再有一群德国学者,他们出于对德语作为一学术思想语言的前途的忧虑,对德国各邦政府发起了公开联署.借着德国的经验,本文于结论部分再进一步指出,当代汉语其实也面对着雷同的处境,作者最后更就中国大学教育环境下的语文政策提出一系列的理论反省.  相似文献   
14.
民族语言平等是民族平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政策是党的一项重要的民族政策。我党从建党初期开始提出民族语言文字平等的政策 ,并在后来的 70多年时间不断发展和完善了民族语言文字政策  相似文献   
15.
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从英汉习语的文化表现,提出了英汉习语文化意义的翻译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越南是一个有54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对少数民族语言发展面临的困境,越南政府十分重视语言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越南教育与培训部探索实施包括民族语言和官方语言在内的三种双语教育模式,以保持少数民族语言在民族地区教育中的应用和发展。文章介绍了一个双语教育试点项目,从教学生态的视角反映越南少数民族语言教育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7.
语言文字代表着一种文化,56个民族,12亿多人口之所以能长期团结在一起,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汉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正确使用民族语言是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越南曾把汉字和喃字做为国家正式文字,八月革命后把越南语列为国家通用语言,称为"国语",并视之为民族主权与尊严的象征,体现在宪法里,因此,越南语言文字使用经历了复杂的发展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多语言国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着民族团结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并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举措。我国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三大诉讼法,都确立了各民族公民均有权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诉讼为一项基本诉讼原则。但由于有关内容在我国的规范性文件体系内规定得较为原则,含义不明确,导致司法实践中适用法律不统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原则的运用。针对中华民族基本国情和各民族语言差异等问题,建立公正、科学、全面地使用民族语言诉讼原则,形成包容性强、向心力高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合力推动中华民族辉煌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20.
时代的变迁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打破了地域坚冰,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人口,因为求学、就业、婚姻等因素散居在全国各地,其民族语言的作用随着散居人口范围的逐渐扩大而变得越来越弱化,导致不懂本民族语言的人越来越多。如何使远离聚居地区的民族后代能够听到和使用本民族语言,已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