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9篇
丛书文集   62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04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01.
付廷臣 《南都学坛》2006,26(5):109-110
运用水权解决水问题、建设节水型社会关键是建立水权市场,水权的分散化是建立水权市场的基础,公有水权转让交易的仅是水资源的使用权,由此建立的水权制度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严峻的水问题。理论和实践证明水权具有多维性、具体性,由此决定水权具有可交易性,不仅公有水资源的使用权可以转让,公有水资源的所有权也可以转让。  相似文献   
202.
在我国水资源短缺,利用效率低且社会需水量不断上涨的形势下,水权交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是水价作为水权交易的核心,却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水权价格的确定难以统一规范。水权交易存在不可避免的外部性以及政策存在失灵,决定了水权价格的确定单纯地依靠市场机制或者依靠政府干预都是行不通的。本文在分析影响水权价格的因素以及水权价格的构成部分的基础上,对我国水权价格规范运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3.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水权制度是推动水资源市场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的重要基础,我国已有水权制度体系基于北方干旱地区实践建立,对南方丰水流域问题的关注度和针对性不足。本文聚焦我国南方地区的大江大河和典型流域水权制度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基于对南方流域水权制度建设综合调查的若干发现,提出南方流域水权制度建设应重塑关于水情、区情和用水趋势的三点认识、确立用水需求和过程管理一个核心、理顺四组水权矛盾关系,紧扣分水、用水、管水三大环节,开展流域综合调查、环境质量评价、初始水权配置、区域水权试点、涉水设施提升和其他制度保障等六项举措,为促进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4.
气候变化造成我国洪水灾害频发。流域内政府间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时有排水冲突现象发生,影响沿线社会经济平稳运行。针对洪涝灾害时期排水冲突不断的现实问题,从横向府际合作视角出发,建立流域内横向政府间的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其行为策略选择的长期演化趋势,刻画影响因素变化对横向政府行为策略选择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流域内横向政府合作排水是系统实现最优策略组合的前提。只有推动横向府际合作关系,上下游政府均合规排水,避免排水冲突现象发生,形成有序排水的局面,才能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从而实现促进流域整体可持续发展、降低流域社会经济损失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5.
水权转让规则是市场配置水资源的规范依据。水权转让属于物权变动范畴,应与物权变动模式相衔接。债权形式主义物权变动模式之下,水权转让合同是水权转让的原因(基础)行为,水权转让登记是水权转让的构成要件,登记完成后方可产生水权变动的法律效果。当水权转让不改变用水目的时,可自由进行。当水权转让改变用水目的时,应允许较低位序的水权转为较高位序的水权;当水权由较高位序向较低位序转让时,应取得水权许可机关的批准。  相似文献   
206.
随着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和用水需求增长之间的供需矛盾凸显,急需合理利用黄河流域水资源,加强水权交易。从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与水权交易的实践样态和发展模式看,黄河流域水权交易存在水权法律性质定位、利益协调、交易要素和交易体制机制等诸多现实困境,导致水权市场建设与运行环境不平衡,因此需要完善黄河流域水资源确权登记制度,建立水资源管理法律体系,完善保障制度体系,加强水权市场交易运行机制建设,使得黄河流域水权供求场景与区域发展规划相协调,提高水权交易的运行效率,以期有助于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