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59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24篇
人才学   40篇
丛书文集   586篇
理论方法论   50篇
综合类   970篇
社会学   127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追述日本汉字发展的历史进程,并探讨中日现行汉字的差异。这对了解日本汉字文化及日语学习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82.
20世纪末,新诗在冲破封闭的传统与极左政治文化的僵局中,尤其是八十年代后期“后新诗潮”对诗本身的冲击,导致新诗本来就很脆弱的形式,其汉语言艺术更加黯然失色.新诗陷入有魂无面的邋遢境况,其根由是失去母语意识的现代意识所致.新诗建设,归根到底就是对母语的探寻.新诗的语言形式,离不开汉语的特性,新诗形式的创造是现代汉语诗意的创造.几千年的古代汉语诗歌提供了重要资源,有助于现代汉语诗意结构的探索与创造.  相似文献   
83.
从分析以传统六书为基本理论的汉字形体结构研究状况入手,从建立符合汉字各个时期的形体结构及其模式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处理好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创新与继承两个关系的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传统六书理论中的精华为基本部分和设想.  相似文献   
84.
本文从文字形成的标志、文字发展的趋向、中西初文的对比三方面论述了古汉字的性质.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表意文字和拼音文字的优劣问题,摒弃了传统的汉字落后论观点,并从文化蕴藉的角度初步探讨了汉字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5.
《文心雕龙·练字》一文被纳入创作论的范畴,但从图像学的视角审视其意义,它呈现着整个社会的政治和技术等因素。汉字与形象虽不重合,但汉字却是形象转化为图像的最理想的物质媒介。通过汉字可以重现一个社会中的特定形象,所以它的音、形、义等因素的产生、变异和消失,既指涉着与该汉字相关的形象在社会中的禁忌程度,也反映着社会的政治规训对汉字变迁的影响。同时,在齐梁时期业已盛行的造纸术产生了汉字连缀的审美要求,规训着人们的审美凝视方式,而落后的书简保存技术和手抄传播技术使汉字在传播中产生了讹误现象。汉字的变迁不仅引导着人们的实践方式,而且规训着人们的观看方式。  相似文献   
86.
87.
谭代勇 《科学咨询》2010,(14):121-121
中国的书法艺术,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翻开任何一本书法教材,研究任何一笔书法笔画,都能从中读到做人的道理。  相似文献   
88.
以汉字作为载体的视觉化、传播化、媒介化、艺术化的设计形式。作为读图时代的视觉方式,汉字艺术设计在图像、图形、印刷品、广告、网页、多媒体、电视、影像视觉等形式多样化,应该如何适应、发展、演化,就成为视觉传达设计的一个有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89.
19世纪末以来汉字性质研究的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着重强调汉字与拼音文字的不同,并未真正涉及汉字的性质;第二阶段,主要是围绕汉字的改革展开的,为汉字改革提供理论指导;第三阶段,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全方位综合探讨汉字的性质。  相似文献   
90.
教育部、国家语委《通用规范汉字表》是中国今后一个时期在“通用”领域使用汉字必须遵守的规范。贯彻该《字表》必须澄清前一时期文化界对简化字的种种误解。朱大可所持简化字是“字母共产主义化”、“毛体字”,造成“文化断裂”的观点,以及他对某些字形的解说,对推行规范汉字有阻力作用。建议文化名人了解语言文字知识和汉字改革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