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9篇
丛书文集   26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33篇
社会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18世纪是俄国汉学诞生和俄国中国观演变的重要时期。俄国早期汉学家以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团为基地,长期在中国生活,学习汉满语言,翻译中国典籍,研究中国历史文化。他们对中国文献中关于上古史的记载深信不疑,对儒家思想和伦理道德充满敬意,对贤明帝王的统御之术和历代名臣的治国思想表现出浓厚兴趣。在早期俄国的中国知识建构和中国历史文化观的形成过程中,俄国汉学家发挥了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62.
<正>周发源:《船山学刊》是1915年8月创刊的,2015年是创刊100周年。我们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走访了解到,在中国近现代文化学术史上,出版时间如此之长,始终如一地坚守学术文化的家园,《船山学刊》是较少的硕果之一。近代中国著名学者王闿运、文廷式、赵启霖、陈三立、欧阳中鹄、周逸、杨昌济都曾为该刊  相似文献   
63.
西方汉学界对开封犹太人调查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利玛窦于1605年在北京会见中国开封犹太人艾田之后,西方认为在中国发现犹太人是民族学史上的一大奇迹。西方入华传教士、西方犹太人、官吏和学者,争相对开封犹太人进行调查研究。直到当代,西方汉学界仍在研究这一问题,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本文试对这段历史作初步探讨,对某些历史事件略作钩沉。  相似文献   
64.
历史与社会交错中当代法学学术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卫方 《云梦学刊》2005,26(4):23-24
就法学而言,有若干特点使得它与其他人文以及社会科学学科相区别。最突出的特点可能是,在中国,法学本身就是一个当代学科。古典时期,我们虽然也有律学,但是,与西方罗马法以降的法学相比,明显地缺少超验的价值诉求,与此同时,不存在专门的法律教育机构以及处理纠纷和案件的官员选  相似文献   
65.
美国汉学名家华兹生教授英译的《史记》是20世纪西方汉学界的重大成果.西方汉学家从文本语义考证、英译本完整性和学术性以及文本互涉关联性视角对华兹生《史记》英译文进行了批评与分析.这些分析评论有助于更加全面系统地认识华兹生《史记》英译,促进美国汉学界对《史记》的进一步研究与译介.  相似文献   
66.
曹乃谦曾被汉学家马悦然视为真正的乡巴佬和天才,这种评价或称呼背后其实隐藏或遮蔽了某种深刻的意识形态因素.曹乃谦说他自己是穿着警服的农民,但他又从时代及历史的巨变中剥离出食色人生的主题,彰显地终究不过是一种基于合理人性诉求的启蒙主张.他那种既内在认同于乡土,又外在保持一定距离的姿态;以及表现出对现代城市文明(或现代化)排斥的同时,又对乡土农村极度落后的一面有所批判,而正是这些看似矛盾的地方,恰好满足了那些意在观看奇观中国的西方学者及作家的需求,所谓的意识形态内涵就在这些层面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67.
褚金勇 《河北学刊》2022,(6):102-109
考察海外汉学的学术生产,中国学术界往往重点关注来自西方异质文化背景中的汉学研究,而轻视同属汉字文化圈的东亚汉学。其实,东亚汉学家是一个不应被忽视的知识群体。与西方汉学家相比,东亚汉学家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异域之眼”和“同文之心”的双重性问题上。由于历史和地理上的原因,东亚汉学家深受中华汉字文化的影响,与研究对象长期处于同一文化圈界域,这种“同文”的知识背景极易使他们丧失西方汉学家那种明确的“异域”眼光和“他者”意识。同时,东亚汉学家又在不断质疑、反思“同文”这一知识背景,意图寻求“独立”“自我”的文化意识。这种“同文”与“异域”之间的悖论,是贯串东亚汉学研究的思想主线。探察东亚汉学“异域之眼”与“同文之心”的独特性并阐明这一独特性的内在原因,对于我们了解东亚汉学和认识东亚汉学家的中国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8.
时至今日,作为罗马尼亚第一代驻新中国外交官,罗明仍为能成为“头5个会说中文的罗马尼亚人之一”而感到自豪;他的妻子,著名汉学家萨安娜,年过七旬仍痴迷于中国历史的研究;他们的女儿达尼亚出生在中国,并与丈夫、现任罗马尼亚驻华大使伊斯蒂齐瓦亚一道,为罗中友谊忘我地工作;而他们的小儿子罗扬也精通汉语。成为罗马尼亚知名的汉学家之一。  相似文献   
69.
阿瑟·韦利(Arthur Waley)是20世纪上半叶英国最杰出的汉学家、翻译家之一,毕生从事着中国古典文学的译介工作。作为犹太人的他在英国的“他者”身份和“他者”眼光、拉格比公学和剑桥大学给予他的良好语言和文学教育、大英博物馆的理想的工作环境和优秀的工作伙伴使得他成为了一个理想的中国文学的传播者和阐释者。  相似文献   
70.
他生于金字塔的故乡,喝尼罗河水长大,他既是埃及高等学府的汉语教授,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翻译家。他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他译作等身,以文会友,在汉译阿的文学舞台上,孜孜不倦,持之以恒。他是中埃友好21世纪的楷模,是走在“文学一带一路”上的筑路者与践行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