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39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9篇 |
劳动科学 | 1篇 |
民族学 | 17篇 |
人才学 | 10篇 |
丛书文集 | 76篇 |
理论方法论 | 14篇 |
综合类 | 379篇 |
社会学 | 4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26篇 |
2013年 | 34篇 |
2012年 | 39篇 |
2011年 | 41篇 |
2010年 | 38篇 |
2009年 | 46篇 |
2008年 | 44篇 |
2007年 | 41篇 |
2006年 | 30篇 |
2005年 | 24篇 |
2004年 | 25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29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杨成虎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24(3):13-19
在长达千余年的实践和理论探索中,佛经汉译走过了一条漫长的历史道路,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这些经验对当今的中国典籍英译具有启示作用。文章通过考察佛经汉译中原典概念体系的建构过程和评价《一切经音义》及《翻译名义集》等辞书的理论贡献后得出结论:(1)典籍翻译中概念体系的建构是个历史过程,概念术语的翻译有继承性;(2)适时编写相应辞书对概念术语英译进行理论总结,形成一些规范。 相似文献
22.
李楠楠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90-92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我国教育史上是一个令人瞩目的转变时期,留日学生和大量的日文书籍翻译对我国近代教育发展和社会变迁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正如冯自由在《革命逸史》中所说"日本维新以后以翻译西书为汲汲今其国人与泰西各种学问皆贯串有得,颇得力于译出和文之书"。以译书为视点,考察留日学生对晚清时期日书中译概况。数以万计的留日学生回国后,成为近代中国学习日本和西方先进文明的重要媒介,不仅对近代中国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教育向着近代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3.
"种植速长"母题,实际上来源于植物生长迅速的南亚.其通过佛经故事在中土传播扩散.在南亚算不上太神异的植物生长现象被进一步夸张,在中土却成为相当有传奇性效应的神秘性文学传闻.从而根据中国人的实用需要,被植入古代小说的价值系统中.首先,母题演变往往并不是一对一的单线发展,"种植速长"母题也不仅是<搜神记>的最早源头;其次,母题早期传播建构的强大势能,为后来扩散演化播下种子;其三,母题演变进程中,还存在着一个历时性演变脉络,一个个中介环节为母题的丰富充实,注入了源头活水,使其具有不断变异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24.
卫春艳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5):40-42
指示语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反映了话语和语境之间的差异。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在指示语运用上存在着差异,为使译入语读者易于理解,翻译中有时要进行指示语转换。本文结合汉、英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对比讨论汉译英中指示语的翻译。 相似文献
25.
本文就蒙古族古典文学名著<一层楼>的姊妹篇<泣红亭>的创作受汉文化及<镜花缘>等古典文学影响的情形进行了简略评述,并着重对<泣红亭>汉译本的得失进行了分析评论. 相似文献
26.
林松教授新著《〈古兰经〉在中国》一书,主体部分是在20世纪90年代连载于《阿拉伯世界》季刊的《汉译〈古兰经〉史话》,内容涉及并评论了14种汉语翻译的《古兰经》,亦旁及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文译本。作者听取了社会舆论的反映和评价,在原有基础上曾进行认真的修改、补充。为了全面、系统、客观地介绍《古兰经》在我国传播、发展、翻译、研究的概况,又增添了更广泛、丰富的篇幅,扩大为"卷首群序"、"译坛巡礼"、"短篇拾零"、"书苑漫步"、"瑰宝鉴赏"和"大事编年"六个板块,书名也随之改变。在所收7篇序言中,除杨怀中教授序《回顾与启迪》已在本刊披露外,本期再刊登安士伟大阿洪、余振贵研究员和朱威烈教授等的序言3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7.
28.
29.
30.
美国是精英立国、精英治国的国家,而精英的标准之一是名校的毕业文凭。这一方面是因为名校确有过人之处,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名校的毕业生拉帮结派、呼朋唤友,形成主流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