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35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77篇
社会学   12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41.
婚姻、爱情一直是新时期女性文学极力彰显的主题。从执着追求爱情到毅然放弃神圣情感,从为了维持生活现状懒得离婚到为了寻觅人间真爱摒弃婚姻,女作家们以细腻的笔触描摹了处于情爱漩涡中的男女主人公们的婚恋心态及由此表现出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从而构成了新时期文学创作中一个独特的景观。  相似文献   
42.
“修辞”不仅是语法意义上的,而且是一种广义的文学性表达手段、方法和技巧。①池莉小说的修辞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幽默与准确的叙述方式,叙述视角的巧妙转换,以及分析性叙述和比喻、排比的运用。池莉后期小说的修辞风格趋于厚重和理性。  相似文献   
43.
李雪 《理论界》2007,(11):200-201
池莉是近年来在中国文坛颇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她的作品以平民化的视角描写现实,体现出鲜明的世俗化创作倾向;综观池莉的成长历程,丰富的人生经历、对文学创作天生的热爱,以及社会和时代对平民文学的呼唤,决定了她的世俗化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44.
新写实小说的代表湖北女作家池莉,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语言风格体现了新写实小说的“新”。通过对池莉作品中大量的语言例子分析,可以看出池莉作品在词语的选择上的“汉味”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45.
当文学被日益挤兑至边缘化处境之时 ,池莉的小说却能频频获奖 ,十几年畅销不衰 ,其秘诀有两条 :一是池莉通过选择平民题材、采取平民视角、采用民间叙述手法体现出来的平民情怀 ,使她的作品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 ;一是作品引发出的对现实、人生的思考 ,发人深省 ,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46.
喻继红 《江汉论坛》2003,(11):114-117
池莉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在创作中她始终站在体验者、观察者的立足点上,从理想彼岸的想象回到现实此岸的审视.她的小说,蕴含着一种宽容的审美意识,蕴含着对凡俗人生的深情关注,体现出鲜明的世俗化特征.  相似文献   
47.
有强烈女性意识的池莉从来就不是站在女性的对立面来塑造男性,相反,池莉对饮食世界里的男性寄予了深深的理解、宽容与同情.这种既不爱男也不薄女的男女观直指20世纪文学中研究最匮乏的性别意识领域,并就如何描写两性关系以及如何塑造两性世界里的男女形象提供十分有价值的思考.  相似文献   
48.
黄伟林 《东方论坛》2010,(2):126-127
对作家作品的文本分析是当代文学界的一种重要批评理路,它一般以在文坛产生一定影响的作家作品为中心,从"知人论事"开始,综合传记批评、印象批评、文本批评、形式主义批评的各种研究方法,对作家作品的主题话语、审美内涵、创作技巧、艺术价值及不足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考证论述。  相似文献   
49.
杨新刚 《东岳论丛》2011,32(6):101-107
池莉是当代著名的都市小说作家,在她的笔下塑造一系列的新都市女性形象,概而言之有六个主要类型:清醒的理性主义者、葆有传统美德而走向觉悟的女性、痛失既有优越地位和既得利益而倍感失落的女性、情色奔放的时尚女孩、进城寻找美丽新生活的乡村女性和作为男性导师的女性。池莉所塑造的新都市女性形象具备鲜活的时代性、鲜明的世俗性和温情的人文性等三个特征。  相似文献   
50.
阮小籍 《决策探索》2014,(11):44-44
莫言说,回老家与侄子们交谈,他们竟然不明白"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含义,因为他们从没有弯腰割过麦子。刘震云说,他姥姥割麦比别人快,诀窍就是弯下腰不直起来,直腰次数越多腰越疼。正是"干活原本无技巧,能忍自然效率高。人生态度千万种,一个熬字万事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