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35篇
社会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任君勇 《今日辽宁》2012,(6):130-131
今天,当我们唱起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也许很少有人想到,国歌的诞生其实与桓仁有关,更与一个人有关,这个人的名字叫唐聚五。一个日头初升的早晨,我来到桓仁满族自治县县城民族路与香山路交汇处的省聚五广场,广场中心,唐聚五身跨腾空战马、肩披披风、右手挥枪的雕像,在晨光中威风凛凛,让人油然生出崇敬之情。这位桓仁走出的抗日英雄,若干年后,仍然不减昔日风采。  相似文献   
32.
抗战沦陷时期(1938~1945)日伪控制下的汉口银行业可以分为沦陷初期、日伪的渗透和控制、日伪金融殖民化三个阶段。种种特征显示,沦陷时期的汉口银行已经有了全面殖民化的倾向,中储券的发行是日伪沦陷区殖民占领银行金融体系殖民化的标志,是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这一殖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33.
《万象》是上海沦陷时期在市民、知识分子中最具影响的杂志。鲁迅在《万象》杂志上有或隐或显的影响,前期《万象》继承鲁迅的《故事新编》,在古今杂糅的构思中,以海派趣味讽刺现实,杂文创作上与鲁迅开辟的杂文传统相通,“曲张力”艺术巧妙有力地抨击日伪统治。后期《万象》延续了鲁迅“改造国民性”传统,警惕在爱国主义的幌子下民族自大主义的兴起。同时,发现传统的现代价值,回溯沉默坚韧的民族脊梁品格。由鲁迅在《万象》上的接受继承情况,我们可以探知当时沦陷语境中的市民大众文化旨趣以及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34.
国家文化部2012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项目之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藏国立北平艺专精品陈列(西画部分),自2012年11月27日开幕以来,通过各种媒体的宣传报道,得到众多美术爱好者和研究者的关注。笔者曾见到公交、地铁站台旁张贴的展览广告,又应朋友的极力推荐,曾专程前往该馆四层展厅参观,确实感到不虚此行。虽说当今画展中  相似文献   
35.
武汉沦陷后,国民政府设立之公产机构工作停顿,袍笏登场之伪武汉特别市政府开展了颇具规模的市有公产清理工作。通过颁行《汉口特别市政府财政局公产经理处组织规程》等章则,组建武汉特别市公产经理处等公产管理机构,实现公产清理制度安排与机构运作深度结合,三镇公产事务稳步推进,公产收益有所增进,产权界限逐步清晰。其绩效成为之后市级公产清理重要参考,亦为战后重建、社会秩序恢复提供了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36.
喜欢“简静”这两个字。简静,就是不活到热闹。只因知,热闹处即是烦恼处。人世所有的欲望。都在热闹里,所有的沦陷,也都在热闹里。离热闹远一些,就意味着离沦陷远一些。  相似文献   
37.
胡庆祝 《学术交流》2012,(2):185-188
东北沦陷时期,日本侵略者灌输"中日亲善"、"共存共荣"、"东亚新秩序"等奴化思想,企图彻底泯灭东北人民的民族意识与国家观念,变成任其宰割的奴才。奴化教育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的重要殖民政策之一,它形成了一套严密的教育体系,并采取了强制性的措施,试图摧跨民族反抗精神,使东北人民陷入没有追求、没有知识、没有爱国热情的愚昧境地,使中国永远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相似文献   
38.
移居到中国东北的朝鲜文人和中国东北作家群均在日帝殖民统治之下进行了跨地域移居。在日帝殖民统治时期,朝鲜文人移居到中国东北,中国东北文人流散至关内。来到东北的朝鲜文人的代表作家有安寿吉和金昌杰等人。萧红、萧军和李辉英等人作为中国东北作家群的代表,以笔为武器,以日帝殖民统治的中国东北为对象进行了创作。两国离散作家的作品在抵抗意识和爱国情怀、生存和死亡体验、现实的对应等主题方面体现出了相似性。通过比较,读者可以全面地了解移居到中国东北的朝鲜文人与中国东北作家群对日帝殖民统治时期的中国东北的不同描述,这对于丰富东北亚文化的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9.
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善于揭示人类良心及人类社会的悖论而著称,其作品<罪与罚>体现出强烈的人道主义关怀.小说的艺术描写中心直接指向人的内心精神世界,进行精神酷刑式的拷问.笔者通过对作品所体现出的独特的社会景象和"景象的社会"分析,提出了作品所包涵的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而探讨其中所透露出的信仰沦陷危机.  相似文献   
40.
上海沦陷时期影响力较大的文艺刊物《万象》在沟通雅俗的实践上比较成功,1942年秋《万象》分两期以较大篇幅发表关于"通俗文学运动"的论文,它们探讨借鉴传统产生新型通俗文学的可能性,行文中不乏"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等解放区文艺论文中的高频词,具体而直观地展示了杂志编辑者时顺应时势的文学样式的倡导。将这次讨论放在"五四"之后人们如何看待"大众"、"通俗文学"的线索上观照,可以更切近地把握当时的作家及学者对于新文学得失的思考,以及在当时的语境之下发掘传统资源的功利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