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37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50篇
社会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围绕着我国生态法律体系应当法典化这一题旨,论述了生态法律体系法典化的价值及可行性。同时,阐述了生态法法典体系构成的基本内容,揭示了生态法律体系由狭义法典化到狭义法典过程中的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32.
随着我国民事单行法的不断出台,制定民法典成为民法学者的迫切期盼。罗马法两次编纂法典的历史经验表明,罗马法在经历了第一次法学家解答权时的兴盛,以及后来查士丁尼《国法大全》的再一次兴盛之后,仍然难逃衰落的命运。因此,法典化的价值值得我们去认真反思,并对我国民法法典化的前提、功能和后果提出质疑,进而主张我国不应该制定民法典,应采取开放的立法体系。  相似文献   
33.
环境法的法典化具有必要性。受制于现有的立法结构,环境法的法典化形式不具有完整性,特别是在环境犯罪的规制层面。如果在环境法典中设置环境犯罪保护法益的一般性规定,就不应当脱离于环境犯罪的具体构成要件。在具体识别环境犯罪的保护法益时,不应把超越实定法的应然法益类型或体系作为环境犯罪的保护法益,而应当根据实定法的规范目的确定保护法益。具体而言,立法者通过刑事立法在环境犯罪的规制中设置了何种保护法益,就只能描述和析取出这种法益,并在此基础上概括出环境犯罪的一般性保护法益。  相似文献   
34.
法律体系形成后的民法典制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我国加快民法典的制定工作。民法典既是实现法典化的最佳途径,也是法官依法公正裁判的保障。应以法律关系为中心构建民法典的体系,尽快制定《民法总则》、《人格权法》、《债法总则》,并修改和完善其他相关法律。在此基础上,制定一部内容详备、体系完整的民法典。  相似文献   
35.
我国行政程序法典化的条件是否成熟,学术界的认识不一致.通过对国外行政程序法典化的社会和法治条件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对回答这一问题提供借鉴.除了文化背景、经济背景以及法学理论、法学家的作用之外,行政机关的行政改革需求,行政法治、行政民主和行政效率的需要,立法机关和社会的推动,都会是行政程序法典化的动力.宪法正当法律程序条款、直接的行政程序规范以及保障人权、追求法治的精神等等都是行政程序法典化的宪政基础.行政诉讼法或司法审查、行政判例、司法独立构成行政程序法典化的司法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36.
中国行政程序法典化所面临的困难及我们的设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行政程序法的发展是社会调节市场经济和政府角色之间矛盾的产物,是调节政府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矛盾的产物,也是政府解决实现社会公正目标与自身效率目标之间矛盾的产物。中国行政程序法典化是中国行政法稳步走向成熟的标志,但目前存在着诸多困难,尤其是理论研究方面明显落后于实际需要。为此,要从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高度去认识行政程序法典化的必要性,借鉴国外立法经验,加强对行政程序法典化立法理论(包括立法目标模式和基本原则)的研究,在取得阶段性立法成果基础上再创制一部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典。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体现实事求是、循序渐进的原则  相似文献   
37.
薛波 《学术论坛》2022,(5):17-3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编纂主要采用了“摸着石头过河”渐进成型的方法,该方法在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编纂工作带来诸多积极效用的同时,亦裹挟了一些消极效用。就前者而言:一是缩减民法典编纂的时间成本;二是为民法典编纂积累丰富素材;三是降低民法典编纂的技术难度;四是及时呈现司法实务最新发展;五是契合转型中国经济发展之需要等。然就后者而言,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难脱部门民法的痕迹;二是缺乏理性构建色彩;三是政策性立法思维的介入;四是体系解释和适用难题;五是滞碍民法教义学发展;六是对私法法源整合功能不彰等。为纾解这些消极效用,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实施,有必要从三个层次入手:近期包括整理民法典立法资料;清理民商事司法解释;完善民法典施行规则。中期包括保障商事单行法和民法典适用之衔接;协调司法解释和案例指导制度之关系;建立民法典的定期修订更新机制。远期包括部门法理学研究之推进;民法教义学之发达。  相似文献   
38.
39.
法典化:我国民法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市场经济、民法建设和法律传统的要求等三方面论证我国民法法典化的必要性,并在比较研究大陆法系法典法与英美法系判例法基础上提出:我国民法发展只能是法典法而非判例法。  相似文献   
40.
2021年,行政法学界围绕行政法基础理论、行政法法典化、应急法治、行政复议、行政处罚、数字法治政府、个人信息保护、部门行政法等领域产生了一批优秀成果,既促进了理论创新,也为法治政府建设贡献了学术智慧。行政法学研究呈现出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控权理念和保障权益、坚持立足国情与域外借鉴相结合、综合运用多学科研究方法等四方面的特征。未来行政法学界应当持续推动中国行政法学的体系化建设,加强和优化行政法基础理论、行政法法典化、行政组织法和涉外行政法、数字法治政府等相关行政法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